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46961
大小:7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cpi数据偏差与居民实际感受问题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PI数据偏差与居民实际感受问题研究【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0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由于存在权重变化及质量改善问题而存在高估,同时由于居民对个别商品敏感、收入差距较大、数据编制发布不透明等因素影响,整体感受会觉得发布数据存在低估,木文从两方面来阐述CPI数据偏差与居民实际感受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CM权重变化质量改善居民感受一、引言准确计量价格是经济学的一个主要任务之一。价格指数不仅能够影响通货
2、膨胀率,还会影响实际产出和生产率的统计。进而对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劳动报酬产生影响。本文将从权重变化和质量改善两方面来说明CPI高估问题。同时从居民对食品、衣着等较敏感,各收入群体消费水平结构不同,以及数据编制发布过程不透明等方面对居民感受与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从三方面对当前CPI数据编制及发布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以降低公民感受偏差,更真实反映价格变动。二、问题(-)CPI编制存在高估现象1.权重变化。为了说明问题,本文构建最简单的模型,假设现实中只有两种商品,牛肉和白菜第n年的权重分别为wnl
3、,wn2,价格为pnl,pn2o第n+1年的权重为w(n+1)1,w(n+1)2,价格为p(n+1)1,p(n+1)2。则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权重变化同样会引起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其中wnl+wn2=l,pnl>pn2;w(n+1)1+w(n+1)2=1,p(n+1)l〉p(n+1)1)。可以看出,wnl与CPI是正比例关系。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CPI中食品类所占比重较大,通过上面的推理可以得出食品权重降低而依然按照过去的权重的情况下,CPI将会被高
4、估,这是第一个偏误。2.质量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的情况下,产品质量经常会发生变化,同一篮子内的商品在报告期和基期,商品名称虽然相同,但商品的功能和质量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消费者可能在使用质量己经发生变化的产品,使得所编制CPI的包含质量变化的部分未被纳入,这会导致CH在反映消费者效用方面的变化时出现偏差。统计部门却不是这么进行的,他们只是按照一篮子商品来进行抽样调查而不管是不是质量较之以前有了改进或者效率比之以前提高了许多。这样做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有些东
5、西并不是可以很好的衡量出来的,比如ATM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是会提高百分之多少的便利却是一个十分难以衡量的东西,这是第二个偏误。由于权重变化及质量改善,按照美国Bokskin委员会的测算,CPI被高估1.1个百分点,其中0.6个百分点是与CPI未能反映产品质量变化有关的。(二)居民感受CPI存在低估通过近五年来得当期物价满意度调查数据小于30可以看出人们对当期物价的满意率一直在低位徘徊。说明收入增长与其自身消费难以有效匹配,而且受居民对最易接触日常类消费品价格涨幅较大影响,使得对官力*发布的代
6、表一般商品的CPI数裾产生感受差异。同时由于数裾编制发布流程及解释工作不足,使得普通居民进一步走向偏差误区。通过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可以看出,不同阶层的消费结构往往也是不同的,这进一步影响到居民感受差异,最低收入者往往感到价格涨得快。1.个别商品较敏感。CH是一?N平均类指标,如同人均收入一样,有将各种数据平滑的效果,平均类指标极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居民感受到的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居民看到的是个别的商品的价格的涨幅,而统计局公布的是一般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的涨幅。居K最易接触到的足日常类
7、消费品,而日常类消费品涨幅一般较大,耐用消费品涨幅较小,导致居民感受产生差丼。统计局编制的物价指数是综合反映全社会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变动情况。人们对物价指数和实际感受有出入除了与人们不了解物价指数的具体编制过程、对比口径出错和各自收入水平不同有关外,还与人们日常接触和掌握的片面情况有很大关系。2.收入结构不平衡。城镇居民各阶层的消费支出相差悬殊,消费结构各不相同,现行的统计标准是一个平均的数值,难以反映各阶层所面临的通胀压力。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各阶层人们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仴是收入差距
8、也逐渐拉大,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城市里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偏好、能力、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用一个统一的指标来反映所有人,尤其是不能反映低收入群体的现实压力,这是人们感受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1.编制过程不透明。一是编制计算过程不透明。一些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数指标的形成严重缺乏透明度,公众对其不知情,对其科学性和真实性无法监督,易被人为操纵,形成偏差。二是采集样本偏小。统计抽样虽然很好地解决了人力财力问题,但是样木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