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

ID:2233467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_第1页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_第2页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_第3页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_第4页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_第5页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_第6页
资源描述: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宫廷乐舞的起源于西周礼乐制度的形成。经过西周、西汉两朝的大力发展,宫廷乐舞在唐朝的时候进入它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朝宫廷乐舞在种类、式样、分类、技巧等各方面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历代王朝,宫廷乐舞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一、宫廷乐舞的出现古代宫廷的出现,使中国宫廷乐舞也随之形成、确立和发展。夏、商时期,宫廷乐舞多在祭祀等场合表演,是当时人们侍奉、祭拜、娱乐鬼神,以达到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随后的西周王朝制定了一套等级十分森严的礼乐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对等级进行规定,并规定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礼乐制度的形成也

2、成为中国宫廷乐舞正式确立的标志。西周王朝的宫廷乐舞主要在祭祀、巫礼、驱疫、教育、宴享等场合表演。在西周“以德配天”的观念下,作为舞蹈主体的雅乐舞,其特点表现为肃穆庄重、神圣崇高。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随着西周王朝的没落而势衰,宫廷乐舞的娱乐功能又得到了发展。民间俗乐舞开始进入宫廷雅乐舞与之相融合,并得到了两汉皇帝的推崇。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俗乐舞的机构——乐府,乐舞在种类和形式上有了较大发展,西域舞蹈也开始进入宫廷与俗乐舞相交融。两汉的俗乐舞较之雅乐舞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分为较轻盈飘逸的文舞和较刚健勇猛的武舞两种,并在中国宫廷舞中占

3、据了重要的位置。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舞和胡舞逐渐成为宫廷舞的主流。清商乐舞即俗乐舞的总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宫廷中广为发展。其特点是清丽飘逸、典雅脱俗,带有非常强烈的抒情言志性,能够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胡舞则是指西汉时期便已进入长安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三国时期,胡舞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至南北朝时期,天竺乐、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康国乐宫廷乐舞也因此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1.十部乐。唐宫乐舞以部伎乐舞为主。部伎乐舞是指将一些不同风格、民族、内容的乐部组合成一个系列而完整的乐舞。在隋朝时便已经出现了七部乐、九部乐。唐统一中国后

4、,在继承隋朝九部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贞观十一年废《礼毕》,贞观十四年创作歌颂唐朝兴盛的《燕乐》并将其列为第一部,贞观十六年增加了《高昌乐》。至此有《燕乐》、《清商乐》、《西凉乐》、《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天竺乐》、《高丽乐》合计十部,形成唐初宫廷乐舞中非常重要的十部乐。除了《燕乐》和《清商乐》,其余八部都是来自少数民族或外国的民间乐舞。这些乐舞大多是对西域各地的民族乐舞进行改编或直接引用,保持着相当醇厚的民族及地方特色,因此多以地名或国名作为乐部的名称。十部乐的形成是以国家强盛四方臣服为

5、基础,具有装点盛世、显示国力声威、强调礼仪制度的政治性质。其中,《燕乐》的主要目的是歌功颂德,在舞者人数与乐器种类上最多,表演规模宏大热烈,包含《破阵乐》、《庆善乐》、《景云乐》、《承天乐》四部。《破阵乐》是在唐太宗《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创编设计的,体现了唐太宗武功文治的统治思想,是其军事思想、政治思想、艺术观点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清商乐》属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舞蹈,汉代便已进入宫廷;与其他乐部的风格迥然不同,最为闲雅从容,在表演规模上仅次于《燕乐》。《西凉乐》来自于甘肃一带,是对西域及中原乐舞吸收并大胆创新融合的结晶,在唐代

6、非常盛行。《高昌乐》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统一高昌后,于贞观十六年进入十部乐的;从现今发现的资料看,《高昌乐》受中原舞蹈文化影响较大。《龟兹乐》源自龟兹,即现在的新疆库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因此《龟兹乐》受《天竺乐》影响较大,具有印度乐舞的特点,鲜明的异域情调使其在大唐盛行不衰,对唐代乐舞有较大的影响。《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都是西域乐舞,特点是节奏明快、奔放潇洒;其中《康国乐》又称为胡旋舞,其特点是急转如风。《天竺乐》源自于印度,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带有明显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高丽乐》是古代朝鲜的

7、乐舞,艺术性非常高,在唐代流传甚广。从乐器上看,《燕乐》、《清商乐》、《西凉乐》、《高丽乐》多倾向使用轻微淡远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其乐曲风格也大多抒情优美。而《天竺乐》、《安国乐》、《龟兹乐》、《康国乐》、《疏勒乐》、《高昌乐》则更多地使用羯鼓、毛员鼓、答腊鼓等这一类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器,曲风呈现出热烈明快的风格。十部乐的表演遵循静——动——静、缓——急——缓的原则,从《燕乐》、《清商乐》开始,通过《西凉乐》过渡至五部呈现不同西域风格的西戎之乐,再由与《清商乐》在风格和情绪上前后呼应的《高丽乐》作为最后的压轴演出,将整个表演推向最高潮。其乐部

8、的编排动静急缓相宜、首尾呼应,乐工器乐鸣奏阵容声势壮观引人、气势磅礴;演奏过程盛大华丽、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令观赏者目不睱接、身心愉悦。由于演出规模宏大,演出时间较长,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十部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