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

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

ID:22329621

大小: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8

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_第1页
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_第2页
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_第3页
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_第4页
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历史教育论文-->论抗战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摘要:抗战报告文学在战时状态下为时代而写,为人民而写,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它对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高歌,对英雄的颂扬和对丑类的鞭挞,以及对和平与人道的呼吁,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的自我觉醒。关键词: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英雄  丑类  和平人道在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史上,抗战报告文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环。它适应当时报道战事、反映战时动态以及教育民众、激励斗志的时代需要,在“战时的文坛上演了最活跃的脚色”¹。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的空前尖锐,促使抗战报告文学的性质始终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暴的

2、压迫和侵略结合着,和人民大众的生活苦难结合着,和人民大众争取民族解放的血泪的斗争结合着,因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本文试从高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颂扬英雄和鞭挞丑类,以及呼唤和平与人道三个方面,评述抗战报告文学强烈的时代精神。一、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是绵延和沉淀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优秀传统。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迫在眉睫,人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似火山熔浆般喷发出来,他们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在侵略者之前突然奋涨起来,成为一道新的、近代的中国长城”º。抗战报告文学就发掘和肯定了绝大多数民众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所焕发出的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司马文森的《氵翁

3、江的水流》和萧乾的《血肉筑成的滇缅路》,热情赞扬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在国统区人民身上的熊熊燃烧。日军的奸淫烧杀,促使世代为仇、械斗了六百余载的氵翁江两岸的陈家大姓的子孙们,从极度痛苦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此揭起了团结反抗的救亡战旗。后文则选择典型材料反映了边疆人民为打通“国防大道”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在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极差的情况下,民工们“铺土、铺石、也铺血肉”,终于完成了这项对坚持抗战至关重要的伟大工程。《上海一日》中的《当义勇军去》一文,描绘了难民不愿置身事外,主动奔赴前线的复仇决心。骆宾基的《我有右胳膊就行》,集中描写了伤兵的爱国热情。那个伤兵跑回前线时所喊的“我有右胳膊就行”,

4、至今回荡在读者耳旁。可见,抗战时期绝大多数民众已经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正在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以奉献抗战事业,这种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的焕发程度,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相比较而言,抗战时期中国广大民众的觉悟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自觉将自我情感、自我利益溶入全民族的情感和意识中,不再是置身事外,冷漠而无聊的看客,而是投身于抗战洪流的勇猛战斗者。当时解放区的许多报告文学,就反映出边区人民牺牲小我以成全大局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风貌。比如葛陵、朱寨的《平原上》,描绘了这样一幅在屠刀下“认亲”的动人场面:一个老太婆出来,拉着一个八路军战士说:“这是我的儿子。

5、”于是“儿子”温顺地跟着母亲走了。一个年轻妇女抱着一个小孩走到×县县委书记面前,把小孩交给他说:“你抱着吧,我该回去吃饭了。”她说这是她丈夫。于是“丈夫”就接过来儿子随着“妻子”回家了。一个中年妇女对她六岁的孩子说:“叫你爸爸去。”孩子走到某县农会主任面前叫着:“爸爸,妈叫你呢!”于是“爸爸”拉着孩子走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动人的场景,是因为抗战时期广大民众民族意识、爱国意识的觉醒,已使军民关系变得十分融洽,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感情维系。就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为保护民族亲人——八路军战士和干部,我们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幼,甘愿牺牲骨肉之情以全爱国之忠。上述作品,洋溢着爱国主

6、义、民族主义的时代最强音。它们炙烤着当时每一个具有民族和爱国良知的中国读者的灵魂,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抗战激情,鼓舞了他们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坚定了他们奋勇抗敌、保家卫国的决心。除了这些从正面歌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的作品外,还有些报告文学揭露和批判了现实生活中自私、麻木、奴从和胆怯的丑恶现象,以此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时代主旋律形成鲜明的对照。宋之的的《从重庆到武汉》,笔游击的《川陕道上》,以及何其芳的《川陕路上杂记》,都摄下了抗战大后方——川西和川北的城乡风貌。当“天府之国”的广大人民啼饥号寒、夜宿街头之时,达官贵人、巨商大贾却花天酒地、骄奢淫逸,他们“打牌、玩姑娘、吸大烟、写艳诗”

7、,将“抗战救国”置于脑后;社会上封建迷信盛行,旅馆里充斥了些白天“都有着成人的正经的脸”的无聊嫖客……此外,于逢的《溃退》,满怀激愤之情,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内部混乱、复杂的情景,形象地揭示出长官的贪生怕死、慌乱无能,正是造成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的主要原因;灵雁的《“孤岛”之夜》描摹了上海的种种昏匮与麻木,痛心地指出:“上海,依旧是那些没有灵魂人们的天堂”;曹白《呼吸》中的《“活灵魂”的夺取》和《这里,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