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ID:22329522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8

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_第1页
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_第2页
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_第3页
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_第4页
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英语翻译学论文-->论文题目:论翻译的主体间性——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论文语种:中文您的研究方向: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您的国家:中国您的学校背景:理工科一本大学,但文科专业偏薄弱要求字数:12000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补充要求和说明:1.不需要建模,实证研究,spss等数据处理2.不需要开题报告3.-->”就是一个显例。《小序》中以“叔”为郑庄公之弟共叔段:“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

2、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毛传》:“叔,大叔段也”。对此,传统经学无异议。这种观点显然与《左传•隐公元年》的关于庄公和共叔段的记载有关。经学家把诗中的“叔”与《左传》中的“叔段”看作是同一个人,故立此说。这大概又与“叔”字有关,但诗中从未出现“段”字。这就显得其证据颇捉襟见肘,为诗的解读留下了疑窦。我国现代《诗经》学多不认同此观点,认为此诗只不过是一首泛泛“赞美猎人的诗”(程俊英,2004:119)而已。然而,反而观之,我国现代《诗经》学的观点也显得苍白无力,虽然许多论者对传统经学的观点持不同意

3、见,却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经学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说《毛传》之说来自《左传》,也只是一种猜测而已,因为《诗经》学迄今并没有彻底解决《毛诗序》的和年代问题,以及《诗经》每一篇诗产生的年代问题,更何况《毛传》的问题。这样,“叔”究竟是谁实际上就成了一个谜,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事实上,即使是现代《诗经》学研究,也往往将自己的观点与传统观点两两并置,互为参考,并没有做十分的决断。在这样的情况下,起码目前翻译就必然面临着一种尴尬。《诗经》学史上争持不下的悬案,对翻译来说,要作出任何一种选择都将留下遗憾,甚至会因此受到驳难。否

4、则,就只能选择第三条道路了。然而,在强大的《诗经》学面前走第三条道路,又难脱标新立异之干系,谈何容易!到头来,剩下的结果实际上也无非此三种情况而已:从传统观点,从现代观点,另出己见。于是“叔”的翻译,就又成了翻译多元化的典型。《诗经》译者不是普通的译者,而必须首先是精通英语语言文化和《诗经》学的专家,然后才能成为《诗经》翻译家。《诗经》翻译家必须钻研《诗经》学,深入研究《诗经》文本,在文字训释上下大功夫。《诗经》翻译家不但要彻底吃透和准确把握《诗经》学研究的成果,而且能将这些成果应用于《诗经》翻译。现有的《诗经》译

5、本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原因并不只是有些难题客观上无法解决好,而且还是译者对原文的研究和解读不够深透。笔者认为,《诗经》翻译是民族文化大业,应该受到整个文化界的关心和支持,而最好不要变成仅仅是翻译界自己的事情。《诗经》翻译应该由作为翻译家的中国学者、《诗经》学家、考古学家、古籍整理家、西方汉学家共同组成的团队来合作完成。《诗经》是中华民族的要典,它的翻译应该以忠实为首要原则,以翻译其全部历史文化内涵为目标,不能只翻译一个方面。所以,翻译过程中应该认真借重历代的《诗经》学研究成果,《诗经》学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

6、要十分慎重。众所周知,理雅各的《诗经》翻译之所以相对来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与经学家王韬的帮助分不开的,但两个人的力量毕竟还是有些势单力薄,所以译本中仍存在不少经学和译学上的问题。若《诗经》翻译有当年玄奘翻译佛经的强大阵容,那么生产出千年不衰的《诗经》外语译本,也不是神话。4.2翻译的主体间性4.2.1译者与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译者和原之间的对话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这与二者的关系定位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译者与原的关系传统上都被定位于仆人与主人的关系。作为仆人的译者,“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

7、作主张。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杨绛,1996)确切地说,仆人所面对的主人是原或者作为其化身的原作和译作读者。译者处于“隐身”位置,没有任何主体性可言,其劳动成果也要求是“透明”的,“永远不会引起读者感到他们是在读译作。”(郭建中,2000)在后现代语境下,尼采高呼“上帝死了”、“理性的人死了”,罗兰•巴特紧接着也宣称“死了”。这样,原的主人身份被“解构”,一直居于仆人地位的译者得到了解放,并且跃升为主人“生命”的延续者。无论是传统抑或后现代的翻译观,都有走极端之

8、嫌。作为实践哲学的核心理论术语,主体间性包含了主体性的基本涵义,体现交往的双方或多方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相互独立、相互承认、相互尊重。言下之意就是说,原和译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地位关系,谈不上所谓的主仆关系;他们相互承认、和平共处,原主体性的存在不必排斥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的确立也不必否认原的主体性,双方应该以正确的心态来正视对方的存在,并且建立一种平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