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22898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一)无公害蔬菜的含义无公害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蔬菜不受有害物质污染,蔬菜中不含有毒物质,或其残留量控制在国家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或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残留极限之内,即农药、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从广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作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流通、销售,并不是一概排斥农药、化肥和其它化工产品的应用,但必须对对使用的品种、剂量、时期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加以规范与控制,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可以相对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又
2、为可持续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也保持了人类自身,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二)无公害蔬菜栽培的技术原则1、茬口安排(1)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甘蓝等)、茄科蔬菜(辣椒、茄子、番茄)、葫芦科蔬菜(如黄瓜、苦瓜)切忌连作。(2)提倡水旱轮作。2、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抗逆能力强、商品性好、农药和硝酸盐的富集能力低并与栽培季节及栽培方式相应的品种,3、用温汤浸种、药剂浸种或药粉拌种进行种子消毒。4、栽培场地的清理和消毒(1)育苗器具消毒:育苗前用40%的甲醛或高锰酸钾配成0.1%的溶液将育苗盆、钵、盘等所有用具喷淋或
3、浸泡消毒。(2)育苗室消毒: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室内熏蒸法进行育苗室(大棚)消毒,每667M2加硫磺粉0.8kg-1.0kg、敌敌畏0.3kg-0.5kg、锯末或适量干草3.5kg,混合点燃烟雾熏蒸,密闭12-24小时后通风备用。(3)清除前茬作物残株,保持田园清洁。5、适时播种:根据栽培季节、栽培方式、当年的气候状况以及蔬菜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6、苗期管理(1)用无害化处理的营养土护根育苗。(2)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幼苗发育最适宜的温度需求进行苗期的温度管理。(3)合理调节育苗床的湿度,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4)
4、适时炼苗,培育壮苗。壮苗的标准:茎粗节短,根系发达,植株无病虫害的发生。间苗、匀苗原则:去小留大,去歪留正,去杂留纯,去劣留优去弱留强。7、成株期栽培管理(1)适时中耕除草,及时清除枯枝败叶、病叶、病果。(2)茄果类、瓜类及豆类等蔓生蔬菜种类及时整枝、搭架、压(吊或缠)、摘心、打杈及疏花疏果。8、采收清理适时采收,禁用污水清洗蔬菜,合理包装储运,防止二次污染。(三)施肥技术原则1、施肥原则无公害蔬菜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为指导思想。其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有机养分和与无机养分比例>
5、1:1,控氮、稳磷、增钾,针对性施用微肥,提倡施用蔬菜专用肥;重施基肥,少施早施追肥;收获前20天禁止施用化学氮肥。在酸性土壤,允许施用生石灰或熟灰石。2、禁止使用的肥料种类(1)未经国家、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肥料。(2)硝态氣肥。(3)重金属超标的肥料。主要重金属限量指标(4)未腐熟的有机肥(5)叶菜收获期间不允许施用粪水追施。3、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1)有机肥:腐熟的堆肥、人畜肥、厩肥、沤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饼肥。(2)无机肥:化学氮肥、化学钾肥、化学磷肥、生石灰、无机复混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3)微生
6、物肥料: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4)中、微量元素肥:以钙、镁、钼、锌、锰、硼等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的肥料。(四)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原则1、病虫害防治原则以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既要把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在经济阀值以下,又要达到农药残留符合标准。2、物理防治根据病虫害对某些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利用物理因子防治病虫害。(1)利用晒种、温汤浸种等高温处理种子,杀灭或减少种子传播的病虫害;利用太阳能提高棚室温度,高温闷棚抑制病害。(2)使用黑光灯、
7、高压汞灯、双波灯诱杀虫害;使用防虫网防虫等。(3)利用驱避性进行防治:使用黄板或白板诱杀虫害;铺盖银灰膜驱蚜防病;糖醋液诱杀夜蛾科害虫。利用天敌、杀虫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防治剂等控制蔬菜病虫。(1)以虫治虫:利用瓢虫、草蛉虫等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利用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2)以菌治虫:利用苏云金杆菌(Bt)等细菌,白僵菌、绿僵菌、蚜虫霉等真菌,颗粒体病毒,阿维菌素等抗生素防治害虫。(3)利用楝油、苦楝、苦楝皮、烟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4)以菌控病(包括抗生素):以病毒制剂(如黄瓜花叶病毒卫星
8、疫苗S52和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等)防治茄果类蔬菜病害。4、化学防治(1)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包括拌种及杀地下害虫)。严格控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2)加强病虫害测报,掌握田间病虫情况,针对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做到对症下药,选择关键时期进行防治。(3)其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的使用,不得随意增加使用浓度和次数。(4)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