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

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

ID:22321389

大小:9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1页
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2页
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3页
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4页
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和谐社会的法学思考——兼论法的本质李居全*1962年出生,湖北武昌人,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内容提要:“和谐”就是以公开的形式,通过妥协的方式,达到一致的结果。“社会”语词只不过是“群体”的代名词而已,而社会概念则是指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与动物相对的概念,社会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规范是与本能相对的概念,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的本质属性是规范性。规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的形成,社会的形成标志着人的产生,因此,人、社会和法三位一体,构成和谐状态。不和谐的社会是靠恶法来维持的。真正的和本质上的法是民主意志的体现,而恶法则是被奉为法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它不仅不是法,而

2、且是对法的践踏。构建和谐社会,让法回归到民主意志上来,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关键词:人社会法在汉语中,“谐”字由“言”,“白”和“比”三个字构成。“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从”和“比”其实是一个意思,表示二人的方向相同,引申为一致性。因此,和谐是指结果上的一致性。“白”,阳光之意,指在形式上,做到公开和透明。因此,和谐在形式上是公开和透明的,也只有形式上的公开性才能保证结果上的真正一致性。“言”,乃语言之意,指和谐状态的实现不是依靠暴力,而是靠说服,以交流与沟通为手段,以“妥协”为方式,以理服人。所谓妥协,就是让利,以牺牲较小的利益来换取较大的利益。

3、惟有妥协让利,求同存异,在全社会最小公分母基础上,才能产生和谐状态。因此,“言”,代表了和谐的非暴力性,指妥协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唯一方式。简言之,“和谐”就是以公开的形式,通过妥协的方式,达到一致的结果。“谐”字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和谐社会来说缺一不可。首先,仅靠暴力或枪杆子,即便在形式上是公开的,在结果上也可以达到一时的社会一致性,但这种社会一致性却不属于和谐状态,因为它隐藏和掩盖了矛盾,属于暂时的和不稳定的一致性,是和谐的假象。其次,如果在形式上不公开透明,弄虚作假,愚弄百姓,即使不通过暴力方式,也能使社会暂时处于普遍的一致状态,但这仍只是掩盖了矛盾,

4、不是真正的和谐。最后,如果社会主体各为己利,即使不使用暴力,也不弄虚作假,但在共同利益上不能达成一致结果,那么社会就会处于混乱状态,更谈不上和谐了。和谐的这三大要素,蕴涵着自由、平等、博爱这一近代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首先,如果只有暴力,没有妥协,是不可能有自由的;其次,有公开才有平等,欺骗和暗箱中是不可能有平等的;最后,博爱就是社会普遍的一致性,即人性的高度统一,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进一步阐述。汉语中“谐”字的创造,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一、原始的和谐社会与法的产生(一)社会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而“和谐”则是社会的属性。“社会”一词现在使用非常广泛,但

5、“社会”语词与社会概念是有差别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某个动物的“社会”,如“蚂蚁的社会”等等,都只是“社会”这个语词的延伸或借用,意思是指群体,只不过是“群体”这个词的代名词而已,不是真正的社会9概念的运用,因为社会作为一个概念是有其本质的规定性的。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每个主体的行为都是为其生存的需要而实施的,这就是所谓动物本能,无所谓好坏对错之分。正如卢梭所指出:“好象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法]卢梭著,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6、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7页。诚然,动物之间也有“关爱”,但动物的“关爱”通常只限于母子之间,实际上那只是一种母性本能。所以,自然的属性是本能行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社会产生于自然界中,因此社会具有自然性。社会的自然性是指人类社会是自然的选择,是人类(社会主体)根据自然条件(社会客体)而选择的一条发展道路,也可以说是自然界迫使人类选择的一条发展道路:首先,社会主体是自然界中的自然存在物。其次,社会客体即自然界永远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而自然界则又是自然存在物。最后,社会整体是处在自然界之中的,是大自然的现象之一。然而社会不仅仅只具有自然性,否则的话

7、社会与自然就没有差别,社会这个概念也就成为多余,人与动物也就没有区别。实质上社会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具有与自然完全不同的属性,这就是社会的超自然性。社会的超自然性是指人类社会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选择,同时也是主观世界的选择,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都有共同捕食的现象,如食肉动物共同围捕猎物。也有很多动物为了物种的繁衍雌雄双方共同哺育后代,但动物的共同行为都只是一种本能。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共同行为中,逐渐意识到一个人办不到的事两个或者多个人就可以办到;一个人不能独自面对的危险,两个或者多个人就可以面对。“他们开始意识到团结的力量。”[法]乔治

8、·布封著,陈焕文编译:《自然史》,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