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09822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对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问题的思考: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公平正义作为核心的社会价值取向,追求平等友爱,互信互利。在当前,只有切实解决社会中公平与正义这些问题,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Abstract:animportantfeatureofharmonioussocietyisfairnessandjusticeasthecoreofthesocialvalueorientation,thepursuitofequality,friendship,mutualtrustandmutualbenefit.Atpresent,onlycogentsolvesocialfairnessan
2、djusticeintheseproblems,can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ety. 关键词:公平正义和谐社会问题制度 Keyonioussocietysystem 简介:张军垒(1982—)男,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不是过去所要求的均贫富,而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和发展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利益,最大限度的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 一、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发展结果 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基本要求。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马克思、恩格斯就以公平正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崇高的奋斗目标,领导人们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地推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几代共产党人都把建立公平正义
4、为核心的社会价值取向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公平正义的认识,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将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公平正义有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理论成果,它提出了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指明了方向。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明确地把公平正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
5、特征提了出来,并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各方面,各阶层和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这就要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价值主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使社会主义的各种实践活动密切配合、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二、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现状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内部的利益关系、经济结构等都在发生着变化
6、,很多社会问题日渐凸显,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权利平等方面:权利的平等问题逐步凸现出来 一是政治权利平等问题。社会平等的核心是人的权利的平等,权利的平等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在一切权利中政治权利是最基本、最首要的权利。在当前,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由于我国的选举方式缺少竞争机制,可能造成选举只注重形式,不能保证选举出的人民代表始终忠实地按照人民的意志来行使权力,进而这种来自人民的权力就会轻易的转化为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的工具,并转化为压迫和剥削人民的力量,造成权力
7、的腐败。 二是经济权利平等问题。人的基本经济权利包括平等的获得劳动的权利和获得生活资料的权利。然而由于社会竞争、个人能力和对社会贡献的不同,造成经济权利的平等实现变得比较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逐步扩大,不同地区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比例也各不相同,社会的竞争的程度也随之拉大,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因此,必须做到首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 (二)机会公平方面:机会的不公影响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 机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