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

《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

ID:2230648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_第1页
《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_第2页
《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_第3页
《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_第4页
《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  《学记》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开山之论    武汉市武汉中学特级教师萧兴国    《学记》是《礼记》49篇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是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著作。《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的第一部教育专论,它比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要早1800多年。《学记》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它虽只有1229字,但所论述的问题和提出的观点,今天看来仍有其丰富价值和深远意义。《学记》中既论述了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和态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同时还更多地论述了教学的原则方法,这些原则方法其实是现在许多教育理论、教学主张的真正源头。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相长。《学记》引《兑命》云“‘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孔颖达疏:“《兑命》曰:‘学,学半’者,上学为教,音斅;下学者谓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意谓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又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其本意是就教师自身水平如何得到提高而言的。但由于它反

3、映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对于教师的作用,故逐渐被人们解读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2.启发引导。《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启发式的教学传统,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采用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但不施加压力;开启学生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答案。如今,我们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就与之一脉相承吗?    3.循序渐进。《学记》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

4、必学为箕;始驾者反之,车在马前。”其意谓:优秀的冶铁师傅给儿子传授手艺,总是先教他学会使用鼓风的皮裘;优秀的造弓师傅给儿子传授手艺,总是先教他学会用柳条编制箭袋子;训练小马驾车,总是先用大马来带,小马跟在车后头跑。这几句话不仅揭示了知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基本的训练,而且说明学习训练的过程必须是从易到难,由粗入精,循序渐进的。    4.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几句说: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

5、解的毛病,或有知道一点就满足了的毛病,或有认为太容易,产生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不求进步中途停止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既要培养、增长学生的优点,又要矫正他们的缺点。可见,这论断体现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而因材施教的思想和方法。    5.藏修息游。《学记》云:“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里强调的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藏修”和“正业”指在学校所要学习的正课,“息游”和“居学”指学生的课外活动及自习。正课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及自习要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这也体现了《学

6、记》对于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兴趣、个性综合性的认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有这样一个说法,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事实上仍还是老祖宗的东西。    6.善问善答。《学记》还论述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问答技巧。“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这是说,善于发问的教师,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砍那容易砍的部分,后砍那关节部分,经过一定的时间,关节自会迎刃而解;不善于发问的恰恰相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老师,如同撞钟一样,敲得轻些声音就小,敲得重

7、些声音就大,利用其悠扬不绝的声波,反复吟味,以尽其绪。这些形象的论说,既指出了教师如何问学生的方法,又指出了如何回答学生问题的方法。对于后者,清代学者焦循尚有一段评述:“凡撞钟,其声悠长不即尽。今待问者小扣小鸣,大扣大鸣,亦不即尽说之,待其意有所进而复问,乃以前未尽之说,极说以尽之。如始撞钟一声悠长,未遽尽,待重撞一声,此声合前未尽之声,极成其盛而后尽之。”这种“从容”“尽声”答问技巧,可使学生于“欲罢不能”中,充分发挥学习的潜力,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以上所梳理出的这些教学原则和方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产生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