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04343
大小:189.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28
《古汉语讲稿(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汉语讲稿(上)第一节绪论(一)关于教材内容、怎样读。(二)为什么要学习古汉语1、工具课程,为阅读古籍打下语言基础。2、古为今用(1)知今语之由来例:栉风沐雨//沐猴而冠//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缘木求鱼//望洋兴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2)创作文言文创作、诗词歌赋、文学研究。(三)什么是古汉语?古汉语诸要素?古汉语(Chineseintheancienttimes):上古(archaicChinese/theoldChinese)/中古(ancientChinese/middleChinese)/近
2、代(modernChinese/modernMandarin)/现代(contemporaryChinese/contemporaryMandarin)文字(aletter/acharacter/writtenlanguage)、词汇(vocabulary)、语法(grammar)、语音(phonetics)(四)怎样学习古汉语?利用工具书以今(方言)勘古(典籍)阅读文献以培养语感(五)课程目标、要求能阅读汉代文献熟悉语法掌握一定的词汇量(300~500)第二节文字(基础之基础)一、汉字之性质1、表意文字(
3、theideogram):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词或词素之文字。戴维·克里斯特尔:“纯”表意文字系统是罕见的——即一个符号直接对应一个概念或事物的系统。大多数俗称的表意文字系统事实上含有语言学因素,符号代表语言中的词,或符号的部分表音。(《剑桥语言大百科全书》308页,中国社科,1995)2、表音文字(phonograph/thephoneticscripts):用字母表示语音的文字。姚孝遂3、意-音文字//语素-音节文字(意符-音符文字//意符-音符记号文字)周有光、王蕴智//赵元任裘锡圭:二者可以并
4、存,古今文字都适用。4、词文字(thewordwriting,LeonardBloomfield)//词-音节文字(theword-syllabicwriting/word-syllabify,Gelb)//表词、音节文字//音节-表意文字二、汉字发展之历史古文字(paleographic/paleography/paleographer,先秦)→近古文字(篆、隶)→今文字(以隶变为界碑)→简化汉字(anabbreviated[orsimplified]formofacharacter/simplified
5、characters)最早成系统的文字:商代的文字(金文和甲骨文)→26西周(西周晚期由块面笔画变成线条笔画,是汉字脱离图画性,走向符号化的第一个里程碑[籀文、古文、篆书、秦隶],隶变则是第二个里程碑)三、六书(thesixcategoriesofChinese)有二义:1、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王莽时书体: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班固《汉书·艺文志》
6、)郑众《周礼·保氏》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许慎《说文序》:“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四、“四体二用说”戴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为字之体;转注、假借,二者为字之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四体:孤立地
7、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二用:从历史的角度揭示汉字孳乳发展的两种方式。唐兰“三书说”:象形、象意、形声。(见《中国文字学》第十一章“六书说批判”,上海古籍,1979)五、如何利用“六书”分析汉字本义?象形(独体)指事、会意、形声(合体)//指事=象形+(一个或以上)指示性符号//会意=两个或以上象形之相加//形声=声符+形符形声之省形、省声:集(雦省形)//塵(麤省形)雷(畾省声)//夜(亦省声)//融(蟲省声)隶变后的混同和讹变混同:春、奏、奉、泰、秦//霸、朔、肥、脂、服、朕讹变:賊、思、表、
8、更六、“六书”与字义的关系“右文说”(thedoctrineofwhichthemeaningofacharacterwassearchedfromtheindicativesymbolofsound)明王世贞《调谑编·字说》: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鳲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是九个。”公欣然而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