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

ID:22300726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上传者:U-991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_第1页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_第2页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_第3页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_第4页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思考【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髙、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巨大,造成了人员的身心创伤,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提髙防灾减灾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教育经验,从政府重视开始,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化、经常化和法制化;从基础教育着手,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釆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词】中国;自然灾害;防灾减灾ReflectionontheEducationconcerningthePreventionandReductionofNaturalDisastersinChina[Abstract]Chinaisoneofthefewcountriesplaguedbyallkindsofnaturaldisasters.NaturaldisastersinChinaarecharacterizedbyrichvariety,highfrequencyandintensity,widedistribution,dramaticgeographicaldifferences,etc.Inrecentyears,naturaldisastersbefallChinawithaneve卜increasingfrequencyandhavebroughtaboutimmenselossoflifeandproperty,increasetheriskofsocialunrest,andinflictphysicalandpsychologicaltraumaamongcitizens,imposethreaton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Naturallythispromptstheneedofraisingpeople'sawarenessfortheimportanceof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education.Therefore,thesuccessfulexperienceabroadmustbeusedasagoodsourceofreference;andthegovernmentsmustattachgreaterimportancetopromotethepopularizationofeducationon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andmakeitapermanentruleandlegalestablishment.Onthebasisofbasiceducation,theeducationof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shouldbeincorporatedintothenationaleducationsystem.Effortsmustbemadetointensifythepublicitycampaignof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Professionaltrainingof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personalshouldalsobesteppeduptohelpfulfilltheimplementationofscientificdevelopmentandtheconstructionofaharmonioussociety.【Keywords】China;naturaldisasters;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危害的自然变异和极端事件.自然灾害的种类是多样的,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冇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 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人类儿乎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和威胁.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不断与各种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民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国家之一.特别是近几年來一些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令人捕心.这一方面与我国自然灾害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防灾减灾教育薄弱,自救互助能力差有相当大的关系.加强我国的防灾减灾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及其危害,是有效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基础.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1.1种类多我国地域广阔,世界上所有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儿乎都有分布.地震、洪涝、台风、干旱、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质灾害、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时有发生.其中,洪涝、干旱和地震危害最大.1.2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1949年的2155年中,井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儿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致残万人以上的灾害10〜20年出现一次.近40多年来,平均毎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冷冻灾害2.5次,都远远超过世界的平均频度.另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出现屮灾以上自然灾害的频率为12.5,90年代以后几乎年年遭受大灾.这与我国所处的自然条件有关系.我国由于受季风性气候影响,一些主要的气候灾害,尤其是区域的洪涝灾害和局部的灾害非常严重,基木上每年都会有洪涝或干早灾害.另外,我国处于太平洋、亚欧、印度洋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1.3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在中国,70以上的城市,50的人口均受到地震、洪涝、海洋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在灾害出现地域上略有差异.东北地区以出现季节性干旱(冬春较重)、低温冻害、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灾害为主.华北地区以山现季节性干旱(春秋较重)、暴雨洪涝、地震等灾害为主.西北地区以出现常年干旱(春秋较重)、冰雹、暴雨及地震等灾害为主.华南地区以出现季节性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冰雹、台风、风暴潮、热带风暴、地震灾害为主等.西南地区以出现季节性干旱(冬春较重)、森林火灾、低温冻害、冰雹、台风、暴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出现季节性干旱(伏旱)、暴雨洪涝、热带风暴、台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为主.青藏高原以出现低温冻害、冰雹、地震等灾害为主.2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2.1造成生命财产与经济损失巨大我国70%以上的大城市、50%以上人口、75%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灾害严重的地区,这是造成我国灾害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据 民政部资料显示,在我国,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其中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罝约300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年均受自然灾害人U达3.7亿人以上,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至少1000亿元II呈逐年上升趋势.先后出现的2003年的非典、2008年初南方特大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以及今年发生的云南、贵州、广两等地的大干旱,青海玉树大地震,江淮流域、四川及南方多个省大洪涝,甘肃舟曲特人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发布的最新资料,仅2010年上半年受灾人口2.5亿人(次),因灾死亡3514人,失踪486人,直接经济损失2113.9亿元.有人估计过,自90年代以来,我W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我W年国民生产总产值的3〜6(美国仅千分之几),损失巨大.2.2造成人的身心创伤由于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紧急性,不仅导致人的身体致残、致伤,而且造成人的心理失衡,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心理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轻者神经衰弱,重者造成精神抑郁或分裂甚至死亡.面对遇难者的遗体、亲人的死亡、家园的倒塌、安全感的丧失、身体的残疾,大多数人基本要1〜2年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冇些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的身心所造成的创伤,甚至要到个体消亡后才能中止.2.3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自然灾害造成社会治安失控、犯罪活动增加、股价波动、通货膨胀、卫生公共体系失衡、民众恐慌以及政府官员腐败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严重的自然灾害还可能使社会经济生活崩溃甚至产生社会的动荡与变迁.灾民受灾后,由于没有得到及吋的安置和救助、灾后生活得不到保障、物资匮乏、财产损失及灾民迁移等都给社会管理带来困难,过激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可能性增大,形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3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必要性防灾减灾教育的目的就是使灾害损失最小化.“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行动纲领提出: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训练和其他办法,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备灾能力.3.1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素质国民素质体现着防灾抗灾的“软实力,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教育人手.“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通过教育,使国民获得更充分的防灾减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减灾防灾所需的环境和伦理意识、价值观和态度、技能和行为,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我国民众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素质教育,当灾难来临时,民众不知道如何防预,更不知道如何有效应急,常常惊慌失措.我国有些地方的防灾减灾教育要么是临时抱佛脚,要么是亡羊补牢式的零散的逃生演习,民众防灾安全教育基本付之阙如.这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重视民众这方面的素质教育形成反差.3.2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有助于提高民众自我保护和生存能力在我W很少有人参加过防灾演练,对于灾害来临时如何躲避的知识大多也是偶尔看到或听到,缺乏完整的学习和演练.在2008年汶川I特大地震后,有人作过相关的问卷调査.结果显示:80%左右的人没冇接受过防灾教育.当灾害事 故发生时,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结果造成大量本可避免的人身伤亡.2010年8月7円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虽然与当地是滑坡、泥石流、地震多发地带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些灾害是可以避免和减轻的.泥石流的产生不是一分钟就能形成的,需要一定时间.在事先预报暴雨及山洪后,人们应该意识到泥石流的爆发,完全冇吋间选择逃生,但是由于人们的灾害教育薄弱,没冇躲避灾难的意识,最终酿成1471人遇难、294人失踪、舟曲县5公里长500米宽的区域被夷为平地的悲剧.1.3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社会与经济建设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防灾减灾已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的优先项目计划框架“人口控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屮.洪水、干旱、地震、泥石流等的发生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加强防灾减灾教冇,是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并持续合理利用资源的需要,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15j.4加强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对策措施我国对于公众的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教育起步晚,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防灾减灾教冇几乎流丁形式,应对灾害的对策措施基本是空白.90年代后,由于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生命财产与经济的损失,让人们开始关注关心灾害教育.但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其一,地方政府对民众的防灾减灾教育缺乏,重视程度不够,倡导力差,缺乏有效可行的措施.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教育,造成公众没有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其二,没有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对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缺乏系统化.绝大多数中小学没有规范的自然灾害安全教育课程.在实施新课改后加入的高中地理教科书《自然灾害与防治》也只是选修课.在大学开设的各专业课程中,没有把灾害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其三,防灾减灾教育内容不丰富,教育形式单一,大多数的防灾减灾教育还停留在枯燥的文字上,没有实地的演练场,缺少多媒体宣传教育栏目等.其四,缺少专业的防灾减灾教育人才,师资匮乏.为了改变我W防灾减灾教育落后及措施不力的状况,在此提出以下对策.2.1政府重视,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化、经常化和法制化政府重视,整合现有防灾抗灾减灾的各部门机构,成立国家级专业防灾减灾委员会,明确其最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全面系统地普及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要让民众知道防灾减灾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不但要让公众学习在不同灾害类型发生后如何预防、如何自救及互助,还要让公众学习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吋空分布等规律,增强公众应对能力.要利用社区的功能,设定专门的防灾减灾辅导员,要以一个家庭为单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接受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传授不同的内容。要把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到广大乡村,要对占中国人口总数近70%的农民普及灾害教育.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曰为全国“防灾减灾H”.这是顺应吋代的要求,让防灾减灾教育成为民众的一种生活习惯的有力举措.2007年《国 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及屮长期国家综合减灾战略目标.2008年12月修订的《防灾减灾法》的颁布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的和继出台,标忐着防灾减灾教育正在形成法制化.这些制度和法规都是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2从基础教育开始,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减灾始于学校”,这是2006年6/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防灾减灾的运动,其目的就是想借此促进各岡将灾害教育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并改善学校安全,加强对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我国的教育部门应组织各方面专家,编写《学校防灾训练手册》之类的教材,在屮小学开设公共安全课程,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和逃生能力.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学校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校的特点,安排防灾训练计划,使之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晋及到每一位学生.在大学的各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中,引入自然灾害及防治课程,使之成为大学公共基础必修课.对青少年的灾害教育,学校是关键与具体实施者.要强化学校的灾害管理,加强学校灾害管理相关法制建设,使学校对于学生的灾害教育普及化、防灾训练円常化、灾害预警快速化、应急预案科学化、组织管理协调化、灾害管理文件化,让青少年树立“避防为主、生命至上”的理念,提高他们应对灾害及自我保护的能力.2.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要编制通俗易懂,携带方便的全民防灾应急小手册、宣传传单、小画册等,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发放.要建立专门的灾害教育馆,借助模型、影视手段和模拟演练学习灾害发生过程及如何逃生自救.要幵展防灾减灾知识专题讲座及知识竞赛,要广泛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利用声、电、光等方式吸引民众眼球,唤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让每个公民都自觉接受并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教育.4.4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我国的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稀缺.我们应该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冰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要在大学开设防灾减灾专业,培养专业人才.要让接受培训的人员系统地学习灾害理论和防灾减灾知识,加强实践锻炼,为将来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储备人才,也为防灾减灾教育提供师资.要指定专人学习各类灾害预报设备以及防灾设备的使用方法,安排他们到城市社区、工矿及农村中去,让广大民众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各种防灾减灾设备.防灾减灾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重视,还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更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间的互助.有理由相信,随着对自然灾害研究不断深入和教育的不断普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必将使防灾减灾手段更加先进,灾害损失大幅降低.参考文献:[1]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EB/OL].[2008—05—08].朝阳科普之窗http://www.cykx.org.cn.[2]吴俟.我国自然灾害及管理概况[EB/OL].http://www.sasac.gov.cn/xtw/fxgl/qmfxgl/200607170015.htm[3]2010年上半年我国重大灾害频发,灾害损失巨大[EB/OL].屮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 gov.Crl.[41俞评.国民素质体现着防灾抗灾的“软实力”旧B/OL1.浙江浙江法制报http://fzb.zjol.com.Cngb/node2/node802/node240379/node352659/node352661/userobjectl5ai481995.htm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