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ID:22298301

大小:74.0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_第1页
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_第2页
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_第3页
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_第4页
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摘要】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是我国最大的存在锰矿资源库,在广西大新下雷锰矿中,储存量超过亿吨。做好对下雷锰矿的研究对于在我国寻找大型超大型锰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中笔者就广西大新下雷锰矿区域的地质背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成矿物质的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关键词】广西大新;下雷锰矿;沉积环境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一、前言广西大新下雷锰矿主要位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鮍带下雷一灵马坳陷的西南部,矿区西北侧与湖润锰矿区相邻。整个矿区的向斜构造呈东高西低走向,南北长约有215Km,东西长约9Km。由于矿区的向斜

2、构造使得其两翼不对称。南翼产状陡峻,倾角一般在70°以上,并伴有倒转,北翼产状正常,倾角平缓,一般在25°左右;向斜西部仰起部分构成次级复式向斜构造,褶皱及断裂发育,岩层产状多变。下雷矿区内分布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其中泥盆系最为发育,分布面积最广。矿区出露中、上泥盆统及下、中石炭统,向斜轴部的下中石炭统灰岩形成了相对高度在400m左右的峻拔的岩溶山地,向斜两翼上泥盆统硅质岩构成较低矮的山地丘陵。矿区的锰矿类型主要有2种:风化型和沉积型锰矿,已探明储量1.356亿t以上,约占全部锰矿总量的30%o二、区域地质背景1、晚泥盆世沉积相泥

3、盆纪发展到晚世,沉积相发生明显变化,与早中世相比,有2个显著的特点:a陆源碎屑沉积减少,广大地区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和硅质岩类,及两者的过渡类型;b沉积分异进一步加强,台一盆地分割局面比较明显,不仅体现在不同沉积相带之间的岩石组合差别很大(如台地相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盆地相区则以硅质岩为主),而且生态环境也有显著的差别,盆地相区以浮游生物组合为主,而盆地相区和台地边缘相区则以底栖生物占主导地位。一般认为广西晚泥盆世沉积相可分为5个沉积相区,即从滨海一台地一盆地一槽盆之间过渡的几个相带,这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在台地及台地边缘沉积区基本上不形成锰矿层,锰

4、矿一般只在浅海盆地沉积区形成,但作者认为在浅海盆地沉积相带中还可细分,针对下雷锰矿成因研究,认为更准确的定性下雷锰矿沉积相应为浅海盆地深水台沟相,这是由盆地内断陷裂谷成因的一种沉积相。浅海盆地深水台沟相是与台地相邻地盆地内的深水台沟区域。相带内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叠加,断层纵横,基性岩和喷出岩发育,为地质构造活动带。沉积物主要为含浮游生物的硅质、泥质和碳酸盐岩沉积。岩石组合主要包括碳酸盐岩一硅质岩组合、硅质岩一碳酸盐岩组合、硅质岩组合、硅质岩一硅质页岩组合及扁豆状泥质灰岩组合等5类组合。岩石类型主要有泥质条带泥晶灰岩、扁豆状泥质泥晶灰岩、硅质泥岩

5、、硅质页岩、硅质灰岩、硅质岩、钱质硅质岩、碳质硅质岩、黑色泥岩、暗色泥晶灰岩及锰质岩等,岩石水平微细层理、水平层理、微波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发育。碳质和星散状黄铁矿是常见的标志矿物。生物群以浮游性组合为主,有菊石、竹节石、牙行刺、海绵骨针及浮游介行类等。腕足类和珊瑚等底栖类生物少见。之所以细分为浅海盆地深水台沟相,更多的是从矿物质的来源方面考虑,这是其他浅海盆地内沉积物所没有的特征。2、沉积环境(1)沉积相特征由于裂谷的拉张作用,在台盆间形成了下雷锰矿特殊的沉积基底,该地带为浅海域深水地带,最具代表性地岩石为硅质岩和扁豆状灰岩,这2种岩石不但分

6、布广,密切相生,而且对成矿有重要意义。硅质岩一般包括石英硅质岩、4丐质硅质岩、泥质硅质岩和少量的碳质硅质岩,其岩石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理。硅质岩中缺乏底栖生物,以浮游生物相为主。硅质岩及其伴生岩的岩石特征、生物面貌及沉积序列表明,硅质岩是位于氧化界面以下,且水动力条件微弱的深水环境的产物。与硅质岩密切伴生的硅质灰岩和泥质灰岩为泥晶结构,微层状的构造特征表明他们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泥质灰岩呈扁豆状或条带状,分布范围与硅质岩大致一样。岩石一般呈灰、深灰、灰绿色,局部有紫红色,由灰质条带和泥质条带相间组成,条带形态极不规则。灰质条带主要由泥晶和粉晶方解石

7、组成,一般呈条带状和扁豆状。泥质条带由绢云母及泥晶方解石组成,部分地区条纹构造发育,常因灰质条带和扁豆的形态变化而弯曲,但仍保持清晰而连续的纹层状层理,并可见各种变形构造和滑动构造,在泥质条带灰岩和豆鲕状灰岩中,也缺乏底栖生物化石,目前所见均为浮游生物相。根据以上特点分析,条带状、豆鲕状泥质灰岩形成的环境和条件比较复杂,岩石的成份和结构表明岩石周围是微弱的水动力环境,生物特征与深水相生态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特征类似。某些变形构造常见于下部盆地硅质岩相和上部台地碳酸盐岩相之间,可能与特定的古地形(盆地边缘斜坡)、岩性和成岩作用有关。由此可见,条带状

8、和扁豆状泥质灰岩的形成是由深水向浅水过渡的沉积过程,但以较深水沉积为(1)沉积剖面分析就沉积相中最具代表性的2种岩石特征及成岩环境分析,可得出下雷沉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