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91716
大小:7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8
《隧道的计算模型及数值法在隧道计算模型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隧道的计算模型及数值法在隧道计算模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地下工程中常用的四种设计模型:经验设计法、收敛-约束法、载荷-结构模型及连续介质模型。重点阐述了隧道设计计算方法的两种常用方法:载荷-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两种计算方法下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关键词:设计模型、载荷-结构法、地层-结构法、ABAQUS1隧道结构设计发展历程及现状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发展较晚。在一定时期内,地下结构物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物来处理,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建设。随着地上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部分理论才开始应用
2、于地下结构。然而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地下结构的受力与地妞结构完全不同,特別是地层抗力概念的引入,地下结构计算理论才真正开始建立。隧道结构的设计理念的发展经历了刚体力学、弹性力学、粘弹性力学、弹塱性力学和粘-弹-塑性力学几个发展阶段。早期的地下建筑多采用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形结构,因而计算方法主要采用拱桥的设计理念,采用压力线理论将地下结构视为刚性的三铰拱結构。以此为代表的主要有海姆(A.Haim)理论、朗肯(W.1M.Rankine)理论[1]。这些方法将地下结构置于极限平衡状态,可按静力学原理进行计算。但刚性设计方法比较保守,没有
3、考虑围岩自身的承受能力。十九世纪后期,随着钢筋混凝土材料人量应用于建筑结构,将超静定计算方法引入地下结构计算。O.Kommerell(1910)在整体式隧道衬砌的计算中首次引入弹性抗力概念,将衬砌边墙所受抗力假设为直线分布,并将拱圈视为无铰拱结构[2]。Hewett和Johason(1922)在此基础上将弹力抗性分布假设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梯形,并以衬砌水平直径处的位移等于零为条件来确定衬砌抗力幅值[3]。H.Schmid和R.Windels(1926)利用连续介质弹性理论分析了地层和圆形衬砌间的相互作用[4]。Bodrov(1939)在考虑结构与地层的
4、相互作用时用刚性链杆代替物质间的直接作用[5]。I960年日木土木工程协会(JSCE)提出不考虑管片柔性接头的设计方法,这一方法将地层抗力假设按三角形规律分布,分布范围为沿水平方向正负45°以内[6]。S.Schulze和H.Duddek(1964)在研究结构与土层的相互作用时同时考虑了径向变形和切向变形对结构的影响[7]。侯学渊(1982)结合弹-塑-粘性理论提出了地层压力与衬砌刚度的木构关系[8]。周小文(1997)等利用隧道离心模型试验研宄了砂土拱效应,并提出在确定盾构隧道衬砌土压力时应考虑松动压力和应力重分布[9]。K.M.Lee(2001)等
5、在对隧道衬砌长期监测的基础上,提出丫一种基于结构力学的隧道衬砌计算方法[10,11]。何川(2007)等以南京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梁-弹簧模型分析结构与地层相互作用,提出了砂性土层中隧道计算的水土分算理论[12]。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盾构法隧道衬砌结构横向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对而言,对纵向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Kuwahara(1997)采用离心机实验研宄了软粘土中由盾构尾部空隙引起的纵向地层和隧道之间的变形问题[13]。R.N.Taylor(1997)研究了在盾构施工以及竣工之后隧道纵向沉降的机理[14]。2常用的设计模型Internati
6、onalTunnelAssociation(国际隧道协会)在1987年成立了隧道设计模型研究组,收集和汇总了各会员国目前采用的地下结构设计方法,经过总结,国际隧道协会认为,冃前采用的地下结构设计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模型:(1)以参照过去隧道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工程类比为主的经验设计法;(2)以现场测量和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方法,例如以洞周位移测量值为根据的收敛-约束法;(3)作用与反作用模型,即荷载荷-结构模型,例如弹性地基圆环计算和弹性地基框架计算等计算方法;(4)连续介质模型,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数值计算方法目前主要是有限单元法。各种设计模型或方法各有
7、其适用的场合,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由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经验设计法往往占据一定的位置。即使内力分析采用了比较严密的理论,其计算结果往往也需要用经验类比法来加以验证和补充。以测试和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方法往往受到现场人员欢迎,它能直观的估计地层和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理论计算法可用于无经验可循的新型工程设计,因而基于作用与反作用模型和连续作用模型的计算理论成为一种特定计算手段为人们所重视。目前在设计隧道的结构体系时,主要采用两类计算模型:第一类模型是以支护结构作为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载荷的主要来源,同时考虑其对支护结构的变形起约束
8、作用;第二类模型是以围岩为承载主体,支护结构约束和限制围岩向隧道N发生变形。第一类模型又称为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