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关于某桩基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关于某桩基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某桩基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摘 要:对某一化学储罐沉管灌注桩质量事故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提出了解决措施。为今后同类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沉管灌注桩 孔隙水压力 解决措施ANALYSISANDTREATMENTOFQUALITYACCIDENTTOTHEFOUNDATIONOFDIVINGCASINGCAST-IN-PLACEPILESAbstract:Analysisofqualityaccidenttothefoundationofdivingcasingcast-i
2、n-placepilesinaprojectisconductedandtheauthorsfoundoutthekeyreasonsandputforeasuresaybeareferencefor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design,supervisionandconstructionofsimilarprojects.Keyentmeasures1 工程概况1•1 场 地某工程拟建化学储罐3个,容积为3000m3,场地位于长江河漫滩地。设计采用沉管灌注桩,桩径为40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长13•7m,桩间距为1
3、•6m。桩身上部6m范围内配筋,下部为素混凝土。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值为905kN。1•2 地质情况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知:1)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长江冲积物,以粉细砂为主。其中埋深1•6~10•0m左右为长江河漫滩相粉质粘土夹细砂,表层近1•6m左右为近年冲填土。2)7度地震时场地埋深13•0m以内土层为液化土层,液化等级严重,属于抗震不利地段。2 工程问题2•1 静载试验桩基施工完毕后21d,对随机抽取的桩基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当试验加载至500kN时,桩基沉降陡然增
4、加,然后荷载再也无法稳定,桩基呈破坏特征。卸载后,随即进行开挖,发现在距地表下2•3m处桩身已断裂。2•2 小应变检测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规定,随机抽取桩基48根进行小应变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属A类桩的有9根,占全部抽检总数的18•7%;属B类桩的有15根,占总数的31%;属C类桩的有23根,占总数的48%;属D类桩的有1根,占总数的2•3%。显然大部分桩基存在严重缺陷,如不加以处理,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在对小应变检测曲线进行仔细分析、反复比较后发现,存在缺陷的部位均集中在地表下0~2
5、8226;5m范围内。因此,初步判断桩基缺陷问题均发生在浅层。2•3 开挖检验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随机抽取桩进行开挖检验。共开挖5根桩,对每根桩开挖至2•6m。结果表明,这5根桩在0~2•5m内均有缩颈、断桩现象。3 桩基工程事故分析3•1 一般分析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视,并对可能引起事故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1)工程勘察。本次工程引用的勘察报告系该项目一期工程时所做,位置没有变化,但同一期工程相比,地面标高有明显不同。一期工程勘探时地面标高为4•5m,而目前施工地面标高为6•5m,其间2m厚粘土系后来
6、填筑、碾压所致。其余引用指标应无变化。2)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勘察报告进行设计。从表面上看,似乎十分合理,然而却忽略了表层回填的2m厚粘土。由于对该层回填土未引起足够重视,为工程问题留下了隐患。3)施工。按施工图及设计要求的工艺施工。最初打桩时发现有沉桩现象,即桩自身会下沉,在请示监理及甲方后,采用回灌混凝土并加以振密方法来弥补桩头的“不足”。综上所述,建设方、设计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于施工中发生的不正常现象均没有加以重视或者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致于酿成桩基事故。3•2 综合分析在对地层特性、桩基布置等加以分析后,我们认为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下列几个方
7、面:1)在桩长深度范围内,除地表层粘土外,其余各层均为粉砂或粉砂夹粉质粘土。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21-2001)并对照土的原位测试结果可知,桩周土体均处于松散~稍密状态。在沉管振动施工时,砂土骨架在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塑性体积应变。由于动荷载作用时间很短,饱和砂土来不及排水,为保持其体积不变,作用于土骨架上的静应力有一部分要转换到孔隙水上,使土骨架因“卸载”而发生回弹,使之抵消由剪切荷载引起的塑性变形,随着循环的进行,可恢复的弹性应变能完全释放,有效应力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