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

ID:22268826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_第1页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_第2页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_第3页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_第4页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物理教学论文-->第一章引言“浮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的内容,是流体静力学中应用性较强的一个基础知识,也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初中生所学的相关知识是以浮力概念为基点,阿基米德原理为核心,物体的浮沉条件为其表现形式的。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浮力非常感兴趣但又普遍反映比较难学,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很大的分化点。其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的抽象性。初中学生的思维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衡量,初中学生的物

2、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即这个阶段的思维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思维还要依靠物体、实物和能观察到的事物来进行,不能依靠词语、假设等来进行。但是对“浮力的形成原因”、“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虽然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浮力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本单元的有利因素,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抽象、概括,只凭某些粗浅的观察、分析,也形成了一些另有概念,而且这些另有概念相当顽固,成为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思维障碍,也成为浮力教学要克服的

3、难点。........第二章对初中物理“浮力”单元课标和教材的研究2.1对“浮力”单元课程标准的研究从表l中可以看出,在知识要素的要求上:大纲在强调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比较注重“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生活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新课标中所的“物理基础知识"更为关注把学生的认知水平、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作为统一的整体,而不再单纯强调以学科为中心,把知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作为首要标准1。在能力要素上:突出观察、实验,思维,运用,“具有

4、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包括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2。2.2对“浮力”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理念的呈现,是教材编写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依据。以下从教材中“浮力”呈现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教材中“浮力”内容如何或多大程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变化。选用由刘炳昇、李容主编,教育部2012年审定。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对“浮力”单元教材内容的进行分析。从教材的内容框架结构看,教材中将浮力和压强并入一章,在这一

5、章中,前四节是压强、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的内容,后两节分别是“浮力”和“物体的浮与沉”。教材先引入浮力的概念,而后探究了浮力的大小即阿基米德原理,给出公式F浮=G排液。“物体的浮与沉”介绍了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轮船、孔明灯、浮沉子的原理。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看。引入浮力概念“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的水面上”“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浮上来”“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是因为受到液体和气体的浮力。接下来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接下来用实验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得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

6、浮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同时排除错误前概念的干扰,另一方面又能自然的引出下文的对浮力大小比较分析,可谓一举两得。第三章初中八年级物理“浮力”前概念调查.......113.1调查的设计.......123.2调查的实施............123.3数据的统计与分析...............133.4调查的结论....................14第四章初中九年级学生“浮力”知识学后情况的调查......154.1调查的设计...............154.2调

7、查的实施........164.3数据的统计与分析................17第五章初中物理教师《浮力》单元教学现状调查............215.1调查的设计...........215.2调查的实施...........225.3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25.4调查的结论与思考............24第七章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实践7.1实践研究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实验点,以该校初二(1)班和初二(2)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这两个班在初一进校时是平均分班。现以初二第二学期期

8、中考试成绩(见附录四)作为班级选取的依据,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比较两个班级原先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采用Z检验近似处理。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班的期中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可以认为实验所选的班级是有效样本。两班学生部为走读生,周课时数、教学要求、教学进度与作业时间、考试与练习次数、教师到班辅导时间均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所选教辅用书全部由学校按上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