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儿童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我国儿童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幼儿教育论文-->摘 要:挫折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还未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论述了挫折对代写教育论文儿童成长的意义,描述了当前我国儿童挫折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加强儿童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儿童的抗挫折能力。关键词:儿童;挫折教育;抗挫折能力如今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竞争必然会产生失意,甚至产生挫折。而当今的儿童,面对挫折,大多寄希望于老师或家长帮助解决,于是乎,有些儿童在离开老师和家长的
2、帮助而独立面对一些问题时,便出现一些不良状况。比如,儿童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离家出走,因受老师的批评而患精神分裂症,因父母管教过严而自杀,在与同伴相处中因小事而大打出手……,此类案例虽觉极端,但这确实是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今的儿童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何如此脆弱?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值得重视的是儿童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太差。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是指人在主观与客观矛盾发展中受阻或失败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个人目的、希望没有实现所产生的紧张情绪和情感刺激。我们知道,挫折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是时有发生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才激烈竞
3、争的21世纪,遭受挫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挫折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从心理学观点看,一个儿童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这可促使他们更快地成熟,也就是说,挫折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1.儿童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素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每个人都推上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世事错综复杂,道路坎坷不平,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遭受挫折的经历,没有受过挫折的磨难,就不可能养成抗御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具备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的良好素质。因此,作为家长或老师,就很有必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挫折教
4、育,利用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培养他们现代人的良好素质,只有这样,他们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能战胜可能出现的挫折。2.童年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儿童的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决定儿童是否能够成才的重要方面常常是那些易被家长和教师忽略的非智力因素。一个儿童如果能具有良好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顽强的毅力,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挫折正是意志的磨练,经过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人的意志会变得更坚强。与此同时,大量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像性格、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等,经
5、过挫折的磨练,也会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童年的挫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伤害儿童,但更主要地它可磨练儿童、培养儿童,赋予儿童不同寻常的意志力,使其非智力因素乃至智力因素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为其将来的创造发明打下良好的基础。3.童年的挫折经历有利于儿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吃一堑,长一智”是这句千古名言,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的有价值。”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挫折可以从反面丰富人生的经历,会让儿童见多识广,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童年的苦难经历、挫折和磨难,将使儿童终生受益。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过分的挫折会损
6、伤儿童幼小的心灵,甚至可能导致其走向歧途。因此,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时,挫折量不能过大,否则儿童会承受不了,将产生不良后果。二、儿童挫折教育现状在现实的儿童挫折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有生活挫折少、有计划的挫折教育不够。下面我们就此加以说明。1.生活挫折少如今的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大多受到父母、祖父母等的全方位宠爱,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儿童,使儿童成为家中的“小皇帝”。他们遇事常不自己动手,很难有机会体验生活中的辛劳与疾苦。在面对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时,大多寄希望于父母、老师来帮助加以解决;而有些家长,常觉得自己在幼年时吃过太多的苦,如今各方面条件改善了,
7、又只有一个孩子,于是,便义无反顾地“帮助”孩子成长,由家长包办来排除孩子生活、学习中的“障碍”,让孩子“顺利成长”。殊不知,这样便使得儿童未曾真正体验生活,未曾了解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一旦让他们独立生活,就会暴露出抗挫折力十分薄弱的缺点,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困难。2.有计划的挫折教育不够当前,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是很难在社会上占一席之地的,有些过分脆弱的人必然会被激烈竞争的社会所淘汰,因而,实行挫折教育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有计划的挫折教育实在太少。长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