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的形成误区问题探讨

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的形成误区问题探讨

ID:22258464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的形成误区问题探讨_第1页
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的形成误区问题探讨_第2页
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的形成误区问题探讨_第3页
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的形成误区问题探讨_第4页
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的形成误区问题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的形成误区问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易形成的误区问题探讨作者:朱雪诞【摘要】从传统河道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发,阐述了河道生态治理的必要性,介绍河道生态治理探索过程中应用的相关技术,并对河道生态治理设计过程中易产生误区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关键词】生态治理河道整治生态材料【DOI编码】10.3969/j.issn.1672-2469.2013.12.0013【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469(2013)12-0050-041前言我国大部分河道治理经历了从“被动防御,抵抗洪水”到“科学规划,依法治河”两个阶段。对天然河流的人

2、工改造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估计的破坏。国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抵御洪灾建造了大量的硬质挡墙和护岸,污染物无序排放也造成了严重的河道污染,河道传统开发治理模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的做法进行了反思,逐步对遭受破坏的河流自然环境重新进行修复,在欧洲,许多国家正积极拆除60、70年代建设的钢筋混凝土河堤,修建生态河堤,进行污染治理,恢复河道形态。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河道生态治理的理念正在世界范围内流传。2河道生态治理必要性我国传统的河道治理一直以“除水害、兴水利”为

3、目标努力,主要是对河道进行清淤、建设或者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大坝,新挖河道,辅以河道岸坡的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工程措施。虽然能满足人们对于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娱乐、航运等多种需求,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有:(1)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河道整治项目引起流量及流量过程的变化、泥沙输送过程及数量的变化,水系不连通等原因,导致许多生物栖息地环境改变,使生物骤减甚至消失;(2)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河流被裁弯取直,河道束窄加深,硬化覆盖使河床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河流功能单一化;(3)硬质护岸阻隔水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联系,改变了自然河岸的生态

4、功能及结构,破坏了河道的生态过程,从而降低河道的自净能力,水体污染加剧;(4)河床硬化覆盖阻断了城市地下水补给;(5)沿岸美丽的自然景色消失,由人造的绿化景观替代,河岸带陆生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可见,人类活动造成河道生境不连续,生态系统不完整,生态多样性降低,不能发挥河道原有的净化、缓冲、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且易受外界干扰,从而导致水生态及水环境恶化。为了纠正人类活动的影响,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河道生态治理将是今后河道治理的主要方向。3河道生态治理主要技术河道生态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

5、,针对退化的、受损的、被破坏的河流对象进行恢复的过程,是以构建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河道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的生态工程。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开始尝试进行河道生态治理,通过不断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3.1原位水质强化净化技术为了改善河道水质,给水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水体环境,根据河道水环境特点,有针对性采取原位水质强化净化技术。在水体溶解氧较低、影响水生动物存活的河道,可采取机械增氧、循环增氧、太阳能增氧、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释氧等方法,通过物理、生物等手段对水体复氧;在水体透明度低、影响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的河道,可采取拦截、生物过滤等技术降

6、低水体的悬浮颗粒物,提升水体透明度;在水深较深、不适宜种植水草或者水位变动较大的河道,可采取生态浮床等技术,加强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在冬季结冰的河道,可采取可调节式沉水植物悬床等技术,气温降低时,将悬床床体适当降低,位于水面以下不受冰冻影响的位置,从而在结冰时也能发挥沉水植物的吸收营养盐及附着微生物等作用。另外,微生物技术在河道治理初期也可起到非常好的净化效果,因微生物技术的费用相对较高,且需定期补投,建议与水生植物配套使用,可减少微生物后期的用量。在水生植物种植初期,通过投加专用微生物,有选择性的降低河道水体或底泥中污染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适

7、宜的水体环境。待种植的水生植物生长稳定后则无需再投放微生物,利用其自身分泌的化感物质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及溶解氧等,逐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3.2生态型护岸或挡墙构建技术采用人工或天然的、生态亲和性或透水性较佳,较为适宜生物栖息和生长的护岸材料构建的护岸或挡墙称为生态型护岸或挡墙;在保证其结构安全、稳定、耐久等性能的基础上,能较好的为河道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目前,国内外生态型护岸材料较多,包括石笼、生态袋、生态混凝土、现浇绿化混凝土、叠石、网垫植被类、干砌石、植生土坡等。生态型护岸材料应用的效果有较大

8、差异,选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