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

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

ID:22217222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_第1页
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_第2页
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_第3页
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_第4页
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戏曲咬字方法在民族声乐体现概述----戏曲论文-->绪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声乐应该包括民歌、戏曲、和曲艺三大类别,现在我们所说的民族声乐则是五四以后借鉴了西洋的发声方法后产生的一种新的声乐演唱方式,本文所探讨的也正是这种新型的声乐演唱方法如何吸收戏曲中咬字行腔的特点来解决学生在演唱某些声乐作品时平淡无味,没有人物感等问题。戏曲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剧本曲谱,现存的剧种有267种,本文主要通过对昆曲曲种的咬字行腔的研究来解决民族声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历史上涉及昆曲理论的著作主要有: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明&

2、#8226;乐韶凤、宋濂、王僎等《洪武正韵》、明•魏良辅《曲律》、明•吕天成《曲品》、明•徐复祚《曲论》、清•沈苑宾《韵学驪珠》、清•李渔《闲情偶寄》、清•徐大椿《乐府传声》、清•杨恩寿《词语丛话》、傅惜华编著的《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从编》等等。涉及民族声乐理论的著作更是不计其数,前辈的思考和评论为本文提供了很多依据和启示,然而,据笔者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看到戏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具体运用方面的研究,大多很零散,主要集中于对实践的整理,

3、没有上升到具体的、详尽的理论研究,给本文留下了许多值得发掘和探求的空间。..........中国传统戏曲包含唱、念、做、打四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唱”指的是唱功,“念”指的是念白,两者互相补充配合,是戏曲声乐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段,它有别于“民、美、通”三种唱法,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戏曲声乐高度重视咬字的准确性、吐字的清晰性和行腔的规范性,对字的处理及其严格,戏曲的演唱必需恪守“字正腔圆”和“依字行腔”的原则,进而形成了其“语言化音乐”的特点,也是戏曲韵味所在。中国许多老艺术家们在学习西洋发声方法的同时,有兼具深厚的戏曲功底,但民族声乐对

4、传统戏曲的借鉴大多只存在于实践当中,很少有人将其作为理论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在通过学习实践并综合前辈艺术家演唱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理论依据,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戏曲咬字行腔方式的整理归纳,总结了民族声乐对戏曲咬字行腔的继承发展,以及目前民族声乐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平时的实践,对古曲《春花秋月何时了》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仅以此为例,希望在今后的演唱中对于特定的声乐作品能够或多或少地吸收戏曲中某些值得借鉴的元素,使韵味更加浓厚,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1章戏曲咬字行腔方式的简介第1节戏曲咬字方式

5、简介魏良辅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由此可见语言是戏曲演唱的基础,发音吐字是首要的基本功。从整理前人的演唱理论来看,咬字方面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声母声母是一个字发音的第一个要素,是字音开始的那个音,也就是字音在口腔中的发出的位置。有人某些字音念不准,往往都是因为声母的发生位置不对。声母的主要发声位置分为“唇”、“齿”、“喉”、“舌”、“牙”五类,又称“五音”。声母发声主要是由呼吸器官呼出的气流作用于上述提及的五个部位,该部位对气流形成阻碍,这种阻碍又分为三个阶段,即:“成阻”,形成阻碍;“持阻”,持续阻碍;“除阻”解除阻碍,声母

6、就在除阻时发声。咬字要准确首先要把所读字的声母口腔部位找准确。“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齿、牙、唇处著力,则其音必不真”这种准确的咬字方式是戏曲演员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二、韵母韵母是指一个字音除声母、声调以外的部分。声母是字音发声时的音,韵母就是字音成声时的音,也就是“字韵之所归”。诗词曲赋(包括戏曲、曲艺等)都中国的韵文,韵文的主要特点就是韵律,正因为有了韵律,所以韵文具有声调的统一协调性和音乐性。戏曲文字主要采取韵文,就是将韵尾相同的字作为韵脚,使声调统一协调,突出语言的美感,适应了唱念的音乐性需求。........第2节戏曲行腔种类

7、简介所谓“字正腔圆”,传统声乐理论关于歌唱感情表现和润腔技巧的论述是十分丰富的,当今著名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先生将润腔技巧加以归纳并作了简单解释,共有二十八个种类:1、收口腔(字重音轻);2、喇叭腔;3、橄榄腔;4、保腔(某一音或某几个音唱足时值);5、特强腔;6、夯腔(于尾音处突然特强如砸夯)7、上滑腔(飞腔);8、下滑腔(坍肩胛腔);9、抛腔;10、顿腔;11、打腔(主要用于调整字的读音);12、推腔;13、双打腔;14、双推音腔;15、颤腔;16、掉腔(指尾音时慢慢滑下);17、迟腔;18、分腔(把子、介、母音逐渐唱出);19、咽腔(

8、即哭腔);20、断续腔(声音停顿与连续相间);21、点头腔;22、掼腔;23、圆滑腔;24、气泡腔;耳语腔;26韵音断腔(即一字过后,可多次揭盖子的韵母再唱);27、磨腔(即连续的推腔);28、泛腔(即在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