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16655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阅读答案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明初诗风虽说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元人冶艳的习气,有所谓“振元旧习,别宋遗风”之说,但不少诗人的作品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晚唐诗歌的秾丽色彩。作为“吴中四杰”的第二位诗人杨基,可以说是“犹未洗元之习”的比较显著的李诗承传者。杨基,字盂载,号眉庵。几度沉沦下僚。后来虽一度升任山西按察使,可不久便被谗夺官,贬谪供役,死于工所。他的一生是相当不幸的。他的文艺观接近元代遗老和明初文坛名士杨维桢②。当杨西游吴下时,杨基应其请求,仿维桢体作《铁笛歌》。杨惊喜道:“余于吴下又得一铁矣,且胜于老铁。”
2、由此看来,他之所以继承与杨诗不无相通之处的李商隐的绮丽诗风,还是可以理解的。他在《无题和李义山商隐》七律五首前冠一短序,说:“尝读李义山《无题》诗,爱其音调清婉,虽极其秾丽,皆托于臣不忘君之义,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客窗风雨,读而悲之,为和五章。”虽说他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认识不够全面,但看来他对李身世坎坷的同情和共鸣确是相当真切的。这当然同他自己的不幸遭遇有关。唯其如此,他在学李上所下的功夫才有可能比较认真,从而所受的影响也才比较显著。但是由于襟抱,由于才识,由于艺术锤炼的工力都有欠缺,杨基拟古的《无题》只是学到了一些表面的词采和色泽,而并没有真正达到李商隐
3、《无题》诗的美妙意境。譬如,“甲”,色彩不能说不美丽,然而只是形体美的皮相描摹;“乙”,表面看来好像也能激起波澜,然而不免失之于生硬模仿。李商隐的《无题》诗铸造了像“春蚕到死丝方尽”那样具有虔诚感情的坚贞的女性性格,创造了“犀辟尘埃玉辟寒”那样高洁境界,但杨基的《无题》却往往流于“丙”这种对时装打扮的庸俗描绘。李商隐抒写丧偶后住在故居的二个夜晚情境是“丁”。真是一往情深,含蓄深沉。而看杨基笔下美梦的幻灭,“戊”就不免一览无余,失之肤浅。当然,我们作这样的比较,不是说杨基没有从李商隐那里吸取到任何营养,或者说没有留下某些学而能融的诗意,只是想说明一点:从仿古角
4、度去学李,是产生其诗作糟粕的一个主要原因。除了学李比较突出的杨基以外,明初还有些适当吸收李诗特色的诗文,如高启和甘瑾便是。高启自号青丘子,是明初富有才华的著名诗人。他的脍炙人口的七言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以慷慨豪放著称,接近李白和高岑的风格。但他对前代的承传,#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实际上不拘一格,“上自汉、魏、盛唐,下至宋、元诸家,靡不出入其间”。沉雄跌宕与隽逸清丽,兼而有之。他写的一些借元朝史事发为讽喻的咏史诗,表现了其清丽风格的一面。其中的《吴宫词》和《秦宫词》等,则更接近李商隐的七绝咏史诗。甘瑾,字彦初,是明初名气不大的诗人,
5、清人汪端评曰:彦初初攻律体,辛酸婉丽,饶故国旧君之思,殊近玉溪、江东风格。可惜他的诗集未传。但是像“己”(《清明》),“庚”(《长沙夹夜泊》)等一类诗句,正表现了其风格清丽,善于在铸景炼词上吸取李诗的精致特色。当然,其中挺拔俊逸之处却又不限于李商隐一格了。(节自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注:①李商隐,字义山,别号玉溪生,唐代诗人②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元末明初文学家、书法家。12符合这段文字意思的两项说法是()A.明初诗歌虽然或多或少保留了些晚唐诗歌的稂丽色彩,但“振元旧习,别宋遗风”,矫正了元人冶艳的习气。B.杨维桢的诗歌与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相通,在当时有不
6、小影响,并形成了维桢体。C.杨基对李商隐的学习并不认真,只学到了些表面东西,虽然留下了些学而能融的诗歌,但他从仿古角度去学李,产生了些低劣作品。D.上述文字旨在通过杨基、高启、甘瑾的诗歌创作说明学古人不可仿古,而应兼收并蓄,保有自己的风格。E.上述文字旨在介绍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对明初诗坛的影响。13“当杨西游吴下时,杨基应其请求,仿维桢体作《铁笛歌》。杨惊喜道:‘余于吴下又得一铁矣,且胜于老铁。’”杨维桢的话的意思是()A.这是杨维桢对杨基所作《铁笛歌》的赞扬,认为杨基用自己所创诗体作的《铁笛歌》胜过了旧有的《铁笛歌》。B.这是杨维桢对杨基《铁笛歌》风格的赞扬
7、,称其风格俊健,强过老铁。C.这是杨维桢对杨基能模仿自己诗体写诗的赞叹,惊喜自己又得一知音。14请概括文中指出的杨基成为李商隐诗比较显著的承传者的两条理由。第一条理由(不超过20字):第二条理由(不超过26字):15请概括本文对杨基诗歌的评价(不超过55字)。参考答案:12BE13.D14理由一:他的文艺观与学习李商隐的杨维桢相近。理由二:他的不幸遭遇使他对李商隐的坎坷身世真切同情并产生共鸣。15杨基继承了李商隐绮丽的诗风,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怀抱才识、艺术功力的欠缺,从仿古角度学李,故成就不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