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

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

ID:22204309

大小:61.8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7

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_第1页
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_第2页
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_第3页
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_第4页
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摘要:儒家生态和谐思想是儒家和谐文化观的组成部分,其以和为贵的和谐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思想,民胞物与的和谐生态意识,对当代确立整体和谐观,增强保护生态自觉,保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关键词:儒家;生态和谐;人与自然?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1)04005405?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习俗的塑造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

2、,是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实现“仁”的境界,需要在修身、礼治等方面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还要以“仁”待物,追求生态和谐,对天地万物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使之与人类追求生存发展的行为协调共济,趋向和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在自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才能获得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具有一定的启7K作用。?一、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儒家和谐文化观凝结了中华民族对社会文明发/PC的深度智慧和哲学思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重

3、要内在动力。儒家生态和谐思想是儒家和谐文化观的组成部分,是先贤哲人对人与自然关系提供的底蕴丰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1、以和为贵的和谐价值取向?儒家思想的理论特点表现为将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同一性转化为和,而不是强调一方消灭和取代另一方,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身心方面突出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心理和谐。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1]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突出了和谐作为一种目的与手段兼备的理念方法对于社会结构形成与调节的重要价值指向作用。作为儒家文化中的精髓,和谐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思想,其基本表述就是“和而不

4、同,求同存异”。在《中庸》中,就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说。中庸被看作“中”的运用,或作为固定的原则。儒家哲学非常重视“中”,其中所包含的“尚中”的价值取向,即通过各种不同要素的差异互补来实现整体上的和谐统一思想。儒家思想还把和谐上升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大同”式理想化目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即是这种社会的写照。《礼记•礼运》里说的更加全面清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5、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东汉郑玄解释说:“同,犹和也,平也。”所以“大同”也就是“大和”与“太平”,也就是和谐社会与太平盛世。儒家思想在探讨社会关系中把和谐作为一种目标,同时也作为一种方法。大同社会的理想表达了古人对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的认识__和谐,它既是一种文化信仰,也是人类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精神,成为国人评判事物的价值标准和可贵的精神财富。?2、“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思想?“天人合一”的概念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说

6、:“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但“天人合一”的观念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几乎都对天人关系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儒家的“赞天地之化育”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代表。孔子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4]意思是说,要治理好天下,必须效法天道。儒家从孔子起就已经开始了天道伦理化和伦理天道化这样一个过程,这也是儒家“天人合一”所独具之特色。荀子说:“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人必须正确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注意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董仲舒系统地提出天人观:以天人相类为其学说特征,以“天人感应”、“人副天数”为其主要内容。董仲舒的天人相类的学说中,

7、有许多的灾异谴告内涵。他警告世人,如果违背了天意,上天就会降下灾难以示惩戒。虽然这样解释自然现象有一定迷信成份,但是如果从自然和谐的要求把它理解为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可妄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6]人类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客观制约性,实践证明,人类一旦撇开自然界地者,生之本也5]在荀子看来,自然之天地乃的制约性去任意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张载的天人学说,达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和谐理论的高峰。他不仅提出了天人合一,还在此基础上对天

8、人职能进行了正确的辨正。他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8]又说:“天称父,地称母,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