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93819
大小:69.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浅议轻烃回收装置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轻烃回收装置设计研究[摘要]本单位轻烃装置已连续运行24年,超过服役年限,轻烃的回收利用能耗及操作费用过高,经济效益明显降低设备严重老化,随着天然气产量递减,原轻烃厂装置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及今后的生产需要。而且由于本工程的的噪音对居民伤害较大因此为了满足油田的生产以及居民的生活,进一步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选择新站址选用新工艺建设一套轻烃装置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关键词]轻烃经济效益回收装置油田生产[中图分类号]TQ340.6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1-243-1本文以某单位重建轻烃回收装置
2、为对象,对其进行设计。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改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的轻烃回收装置多为20世纪80年代建造,由于受到当时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影响,轻烃装置基本上都采用的是低压操作。轻烃回收装置只能勉强的维持低效益运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日益发达,科学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改进,而对于轻烃回收作为油田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愈来备受人们关注,希望轻烃回收装置高收率、低能耗。1轻烃回收技术简介从国内外轻烃回收技术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轻烃回收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内天然气资源丰富,发展轻烃回收技术具
3、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我国轻烃回收技术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较大规模的深冷回收液烃装置,采用先进工艺积水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轻烃产品收率。(2)为提高设计技术水平,组织国内科研人员开发目前急需的主要工艺计算软件,开发研制多流道板翘式换热器和高效浮阎塔,提高填料塔的设计水平。(3)重叠式制冷、混合冷剂制冷等制冷工艺在国内尚未得到应用,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和开发工业试验装置,尽快改变轻烃回收装置中制冷工艺单一的现状。(4)轻烃回收中的关键设备压缩机和透平膨胀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
4、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技术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5)积极开展和研制轻烃回收装置,提高设计水平,逐步形成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产品。2设计原则严格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标准、规范,贯彻“安全、可靠、适用、效益、环保、现代”的指导思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化总体布局,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因地适宜地采用国内外成熟、配套、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关键设备,仪表和材料,常规设备材料立足国内,提高地面建设整体技术水平,确保处理厂长期安全生产。本单位采用全密闭流程,降低油品挥发损耗和能耗,节约能源。
5、平面布置在满足相关规范和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规整、紧凑、美观、大方、并满足生产需要。处理装置根据开发方案统一规划,远近期结合,适当留有余地。做好与现有油田的衔接,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充分利用集输公司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合理利用装置内冷热量,以迗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节约能源;全面推行标准化设计,积极采用标准化设计成果,力求缩短设计和建设周期、节约用地,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3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对天然气进行深度处理,制冷最低温度,回收乙烷以上轻烃[1]。采用
6、丙烷辅助制冷系统,增强装置对组成波动的适用性,同时避免目前装置氨系统的腐蚀问题。增设再生气换热器,回收再生气余热,减少燃料气消耗。冷量和热量梯级利用,能量利用率高。集中处理站主要设备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采用先进的DCS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和程控交换通信系统[2],大幅度减少了岗位和操作人员,实现计算机管理。4选址条件轻烃回收装置的选址不仅要考虑地形、地貌、工程地质、还要考虑到地震、气象、水资源等条件。4.1自然环境及条件4.1.1地形、地貌条件处理厂区位于辽河平原滨海地带,地属辽河三角洲第四纪冲洪积平原【3】,海陆交互相沉
7、积,地下水位埋藏浅,地层含水量较大,土质教软。4.1.2工程地质(1)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其表层土质呈团粒状,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1.5-2.5m,标惯平均击数1.8击,底板最大埋深2.5m。(2)粘土含淤泥:深灰色,粘土为主,强度低,土质软,厚度0_3m,底板最大埋深4.5m。(3)粉砂:灰色,稍密,局部含少量泥质及大量贝壳,底部颗粒较粗接近细砂,饱水,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少量暗色云母。层底板最大埋深5.5m。(4)粉质粘土:灰色,以粉质粘土为主,夹粉土及粘土,分布均匀,厚度l-3m,层底板最大埋深7.5m。(
8、5)细砂:浅灰-灰色,上部中密状态,向下渐变为密实状态,粒径0.075-0.25mm,饱水,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少量暗色云母,局部夹杂薄层粉土透镜体,厚度小于1.0m,本层厚度为19-20m,底板最大埋深26.5m。4.1.3地震依据《中国抗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勘察现场去地震放设烈度为VII度。依据《中国冻土深度区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