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伤寒论讲义汇总

000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伤寒论讲义汇总

ID:22193588

大小:744.00 KB

页数:159页

时间:2018-10-27

000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伤寒论讲义汇总_第1页
000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伤寒论讲义汇总_第2页
000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伤寒论讲义汇总_第3页
000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伤寒论讲义汇总_第4页
000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伤寒论讲义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000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伤寒论讲义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伤寒论讲义概述(一)作者生平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后人称之“医圣”。 张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今之河南南阳人。 (二)成书时代背景 约成书于公元200-205年,宦官、外戚掌权,封建割据,政治昏暗,战争频起,灾疫连年。 (三)版本及流传《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 ↓ 魏王叔和整理编《张仲景方论》 ↓ 唐孙思邈编《伤寒论》 (《千金翼方》九、十卷,现存最早版本) ↓ (1065)宋治平本《伤寒论》 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校正(国内已无原刻本) ↓ (1144)南宋成注本《注解伤寒论》 ↓ (154

2、5)明代汪济川校订本《注解伤寒论》 ↓ (1599)明赵开美的复刻本 分述 一、学术渊源 1、基础理论继承于《内经》、《难经》、《阴阳大论》; 2、诊法源于《内经》、《难经》。并修正取舍; 3、药学理论源于《神农本草经》、《胎胪要录》; 4、方剂理论来源于《汤液经》及当时散在的验方; 5、张仲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成就系统地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就,为临床医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立“六经证治”,使外感病的辨证论治有规律可循,为温病学形成奠定基础。 确立“辨证论治”原则,从而形

3、成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制定若干治则及许多行之有效方剂,为中药方剂学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三、伤寒的涵义《伤寒论》以伤寒两字命名,若从广义看,“寒”者“邪”之义也。“寒”从狭义可视为六淫之“寒邪”; 广义伤寒:一切外感热病的统称(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乃至疫疠之气),一个共同特点:发热。 狭义伤寒:为广义伤寒中一种,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四、六经的概念六经是生理性概念,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各经又可分为手足二经,概括了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 六经病:病理性概

4、念,机体感受外邪后表现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六组不同证候。 五、《伤寒论》的辨证方法(一)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贯穿在《伤寒论》全书的始终。作为《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纲领。 六经辨证是对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病理反映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找出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以阴阳为纲分为两大类病证(阳证、阴证),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为六类病证。 各类病证反映外感病在整个过程中或病程的某个阶段所呈现的综合病证,并非各不相连的独立病证。 (二)六经病的传变1、传变的概念 传:病证由某一经发展为另一经,

5、并可以用六经病的提纲证加以概括,称之传经。 变:某一经病证起了质的变化,再也不能用六经病提纲证加以概括。 2、影响传变的因素 1)正气的强弱; 2)感邪的轻重; 3)治疗的当否。 3、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 1、由表入里,2、由实转虚,3、阳证转阴 4、传变的依据:脉证 常见名词术语 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 并病:某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两经病证往往同时并见. 直中:体弱正虚,外邪不经阳经而直接犯三阴经,发病即见三阴证。循经传-病情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 越经传-病情不按六经排列次序

6、传变 本经自病-未经传变,初起即为少阳或阳明病,也称“直犯”。 两感-阴经与阳经同时发病。 阳病入阴-病情加重,阴病出阳-病情减轻。六、六经病证治则治法太阳病—汗法 三阳病阳明病—清下法祛邪为主 少阳病—和解法 太阴病—温中法 三阴病少阴病—温阳育阴扶正为主 厥阴病—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 八法俱备:汗-麻黄汤吐-瓜蒂散 下-承气汤和-小柴胡汤 温-四逆汤清-白虎汤 补-小建中汤消-抵当汤 药物疗法,针刺疗法,艾灸疗法 内服外用,汤、散、丸、栓、含剂 始终贯穿了扶阳气,存津液精神。 第一章辨太

7、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的病理特点•太阳病: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正邪交争于肌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点的一类证候,由于病位在表,又称为表证。•病因:外感风寒•病机: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病位:表•病性:表寒证太阳病的证候类型及治法1.本证(发生在足太阳膀胱本经本腑的病变)表证(1)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及其兼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2)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及其兼证)——辛温发汗祛风散寒(麻黄汤)(3)太阳表郁轻证——辛温解表,小发其汗(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

8、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里证(1)太阳蓄水证——化气行水兼解表(五苓散)(2)太阳蓄血证——活血化瘀,通下瘀热(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2.变证太阳病失治误治,病情发生变化,证候复杂,不具备六经病性质和特点,不能用六经的名称来命名,已经不是太阳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第一节太阳病纲要一、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分析】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头项强痛---邪犯太阳,经气郁遏不舒恶寒---风寒侵袭,卫阳被伤二、太阳病分类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