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传输码型

常见的传输码型

ID:22183148

大小:3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常见的传输码型_第1页
常见的传输码型_第2页
常见的传输码型_第3页
常见的传输码型_第4页
常见的传输码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的传输码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常见的传输码型  1.单极性不归零码(即NRZ码)  编码器直接编成这种最原始的码型输出。单极性不归零码(全占空τ=T)的码型及其功率谱如图5-13所示。  单极性NRZ码不符合要求,它不适合在电缆信道中传输。  2.单极性归零码(即RZ码)  单极性归零码(τ=T/2)的码型及功率谱如图5-14所示  RZ码与NRZ码相比,成份不为零,其他缺点仍然存在。所以单极性归零码也不适合在电缆信道中传输。  3.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  传号交替反转码的码型及功率谱如图5-15所示。由于传号码(我们称“1”码为传号码,“0”码为空号码)的极性是

2、交替反转的,所以称为传号交替反转码,简称AMI码(这是一种伪三进码)。  AMI码与二进码序列(指编码器输出的单极性二进码序列)的关系是:二进码序列中的“0”码仍编为“0”码,而二进码序列中的“1”码则交替地变为“+1”及“-1”码。  从AMI码的功率谱中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优点:  (1)无直流成份,低频成份也少。  (2)高频成份少。  (3)码型功率谱中虽无定时钟频率成份,但经全波整流,可将AMI码变换成单极性半占空码,就会含有定时钟成份,便可从中提取定时钟成份。  (4)AMI码具有一定的检错能力。  由于上述优点,AMI码广泛用于P

3、CM基带传输系统中,它是CCITT建议采用的传输码型之一。  但AMI码的缺点是二进码序列中的“0”码变换后仍然是“0”码,如果原二进码序列中连“0“码过多,AMI码中便会出现长连“0”,这就不利于定时钟信息的提取。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引出了HDB3码。  4.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  HDB3码编码规则如下:  (1)进码序列中的“0”码在HDB3码中原则上仍编为“0”码,但当出现4个连“0”码时,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取代节中V码、B码均代表“1”码,它们可正可负(即V+代表+1,V-代表-1,B+代表+1,B-代表-

4、1)。  (2)取代节的安排顺序是:先用000V,当它不能用时,再用B00V。  000V取代节的安排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①各取代节之间的V码要极性交替出现(为了保证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不引入直流成份)。  ②V码要与前一个传号码的极性相同(为了在接收端能识别出哪个是原二进码序列中的“1”码——原始传号码,哪个是V码和B码,以恢复成原二进码序列)。  当上述两个要求能同时满足时,用000V代替原二进码序列中的4个“0”(用000V+)或000V-);而当上述两个要求不能同时满足时,则改用B00V(B+00V+)或B-00V-,实质上是将

5、取代节000V中第一个“0”码改成B码)。  (3)HDB3码序列中的传号码(包括“1”码、V码和B码)除V码外要满足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  码型反变换的原则是:接收端当遇到连着3个“0”前后“1”码极性相同时,后边的“1”码(实际是V码)还原成“0”;当遇到连着2个“0”前、后“1”码极性相同时,前、后2个“1”(前边的“1”是B码,后边的“1”是V码)均还原成“0”。另外,其他的±1一律还原为+1,其他的“0”不变。  5.传号反转码(CMI码)  CMI码变换规则。  “10”作为禁字不准出现。收方码流中一旦出现“10”判为误码,借此

6、监测误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