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67427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主流叙事与人性书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流叙事与人性书写姜敬爱(1906-1944)与萧红(1911-1942)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朝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们虽身处不同国度,但同样生活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有着阶级压迫的体验和国破家亡的民族耻辱,因此,独特的时代、民族体验是其无法摆脱的社会文化语境。在小说主题表现上,她们并不单纯停留于民众苦难的真实再现,而是秉持强烈的爱憎和时代使命感,深刻揭示阶级与民族压迫给予社会弱势群体——底层人民的灾难和悲剧,展现了民众的觉醒及其顽强的反抗精神。同时,她们还进一步反思民众受压迫的深层原因,以一颗冷静的心去探索国民的精神状态。基于此,本文运
2、用比较文学和叙事学的研究方法,着重从阶级压迫、民族矛盾、精神觉醒和人性书写等方面比较分析姜敬爱与萧红小说的主题意蕴。1.“怨沼”与“乱坟岗子”:阶级压迫与阶级灾难的隐喻20世纪30年代中朝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就是阶级压迫,而描写地主对农民,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相应成为姜敬爱与萧红小说表现的共同主题。地主阶级靠从穷人那里剥夺和压榨来的金钱和土地获得强势地位,反过来欺压并奴役穷人。譬如,在姜敬爱的《人间问题》里,郑德浩横征暴敛,将农民们的土地一点点地蚕食到手中。农民们只得被迫租用“他”的土地,却交不起昂贵的租金和地税。到了秋收季节,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得的粮食却被郑德浩悉数
3、抢走,还欠下了不少的债。农民们真是有冤无处诉,有苦说不出。有的被逼得远走他乡,有的被迫去偷窃。巴威(《父子》)等农民起早贪黑、流血流汗开垦的火耕田硬是被农场主以诡计夺走。老实能干的老金(《解雇》)在面长家做牛做马地辛苦了一辈子,到老非但未得到老东家许诺给他的“前头那块地”,自己也因年老体衰被面长用五块钱给打发(解雇)了。可见,在严酷的阶级剥削的现实下,农民们已被异化为“物”,“就像牧场里喂养的牛、羊、猪。他们是为了某种特殊阶级的人活着的,是为了给人提供毛、奶和肉而活着的,这和供牧羊人驱使,为他提供毛、肉和奶,而牧羊人给粮食吃以延长生命的牛、羊、猪有什么不同呢?”萧红的代表
4、作《生死场》也突出展示了阶级压迫的现实。王婆为了缴纳地租,被迫卖掉心爱的老马。可是用老马换来的三张票子也被“地主的使人”①夺了去。不仅如此,地主还要加租,农民们不仅租不起地,而且还买不起布匹和盐,挣扎在生死线上。王阿嫂(《王阿嫂的死》)的丈夫被张地主活活烧死,怀有七个月身孕的王阿嫂只因坐在地上稍喘息一会,就被地主一脚踹在肚子上凄惨死去。不仅如此,在精神文化上,统治阶级也享有绝对特权。呼兰河镇每年秋天都要在河边唱野台子戏,看台上既有大众池座,也有楼座。“坐在那楼座上是很好的,又风凉,又可以远眺。不过,楼座是不大容易坐得到的,除非当地的官、绅,别人是不大坐得到的。既不卖票,哪
5、怕你就有钱,也没有办法。”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人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1918-1993)认为,作为一种存在,现实是某种被意识形态刻意表达、改造和建构的产物,这就是说,真正的社会现实应是不同层面的客观现实和表达性现实的集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创作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参与社会现实的建构。虽然文学作品参与构建社会现实的途径不一而足,但在很大程度上,文学生产的本能倾向是去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对照相映衬的镜像。而20世纪30年代的根本社会现实之一是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和阶级压迫,阶级间的冲突呈现出压迫——反抗的对立结构和场景,这已成为中朝
6、现代文学对于阶级意识形态描写的视觉叙事模式,也是那一时代的主流叙事模式。因为作家必须借助于“压迫——反抗”的叙事性,才能更好地将阶级压迫的话语转化成生动的视觉形象,从而实现文学作品的表达性力量。为此,作家需要对压迫——反抗的主题进行再创造,采用各种艺术手段(显性的、隐性的)对其做出独到的艺术性诠释。“怨沼”与“乱坟岗子”就是表现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与压迫的创造性图式与意象模式,并作为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加以呈现。《人间问题》开篇就引入“怨沼”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长者佥知,他有数不尽的奴仆、田地和肥壮的牲畜。但是他非常吝啬,宁肯让吃不完的粮食烂在仓库里,也不肯接济穷人。荒年
7、到来,农民们走投无路,半夜抢走了他家的粮食和牲畜,结果他勾结官府把农民全抓走了。失去父母的孩子,死了儿女的老人都涌到佥知家。“他们哭了又哭眼泪越聚越多,一夜之间淹没了佥知家的高房大屋,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大水池,就是眼前这个叫作“怨沼”的绿水池塘。”从空间方位上看,“怨沼”是坐落于龙渊村旁的一片湛蓝的绿水池塘;从存在价值上看,“怨沼”是龙渊村村民们的生命线,是他们唯一值得骄傲的。因为它孕育了村庄,灌溉了农田,满足了人畜饮用水的需求;从精神价值上说,“怨沼”成为了村民们解闷消灾祛病的心灵慰籍。每当有新搬来的人,或者是孩子会讲话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