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ID:22161090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_第1页
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_第2页
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_第3页
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_第4页
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激发极化法在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高建平彭方苹王正茂高雪峰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92摘要:激发极化法在寻找硫化物矿床一直非常有效,但是对于斑岩型铜矿床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蚀变带发育硫化物宮集对激发极化法直接寻找斑岩型铜矿形成了干扰。木文根据斑岩性铜矿床特有地质环境,应用激发极化剖面法和测深剖面结合地质情况准确的定位了矿床赋存位置及延伸情况。最后说明应用激发极化法寻找斑岩型铜矿床也是是行之有效的。关键词:激发极化法;斑岩性;蚀变带;干扰1概况激发极化法(inducedpolarization,缩写IP)是利用

2、岩矿石电化学性质为物理前提的一种地区物理勘探方法[1]。激发极化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在40〜50年代发展最为迅速。国内的激发极化研究始于50年代,初期都是沿用前苏联的方法技术,多是在时间域进行[2]。在外电流作用下,地下岩石、矿物将发生激发极化,激发极化现象与地下介质的电学(电化学)性质有着木质的联系,使得激发极化法成为地球物理勘查的基木方法之一[3]。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宮含金属组分和封存了海水的洋底沉积物随洋壳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边缘之下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宮含成矿物质和挥发组分的钙碱性岩浆

3、。当此种岩浆侵位于俯冲带上方大陆边缘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及硫活化和参与成矿[4]。含矿岩体多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5]。矿体产于斑岩体上部、边部及内外接触带附近。常见的矿体形态有柱状、筒状分布于斑岩体的上部,呈环状产于岩体的边部或成脉状、凸镜状沿裂隙带分布。本文就是根据斑岩型铜矿床特殊地质成矿环境,利用

4、激电法首先圈定斑铜矿床蚀变带,从而缩小找矿靶区。再利用对称四极测深法对地下可能矿体延伸情况进行大致了解,最后综合地质、物探勘查结果圈定出斑岩型铜矿床地下赋存位置。2工作区概况工作区位于多龙矿集区北部,地层出露较为简单,主要为中下侏罗统色哇组二段O1-2S2)、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lm)、其次为新生界渐新统康托组(E3k)和第四系(Q4);色哇组二段岩性为互层产出的粉砂质板岩、变长石石英砂岩、变石英砂岩;美日切错组为一套玄武质安山岩、安山岩、安山质流纹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组合,以陆相喷溢喷流为主,兼具中心式喷发作用;康托组岩性以半

5、固结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工作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岩体边部及接触带附近的围岩中裂隙较为发育,工作区内有北东向断裂构造穿过。区内中酸性侵入岩较为发育,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侵入岩体在平面上多呈圆、椭圆形或纺锤状,侵入吋代均为早白垩世。3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为了有效地进行斑岩型铜矿床勘査,在进行激发极化法勘查工作之前对工作区内主要岩性的电性特征要做最基本的了解和测试。根据以往工作电性特征收集和本次工作物性标本采集和测试,经统计计算该区域内主要岩性电性参

6、数如下表:表1钻孔岩芯物性测定成果表结合己知区域内黄铁矿化带和己知矿体分布区域电性特征,本区域电性特征总结如下:(1)黄铁矿化区域电性特征综合表现为电阻率100&0mega;?m〜200&0mega;?m,极化率为11%〜15%,即高极化率、低电阻率;(2)已知矿体区域内电性特征综合表现为电阻率50Ω?m300&0mega;?m,极化率为8%〜11%,即中等极化率、低-中电阻率;(3)—般区域内电性特征综合表现为电阻率50Ω?m〜1500&0mega;?m,极化率为0.5%〜7%,即低极化率,电阻率冇小到人

7、均冇分布。4野外工作本次工作分为1:1万激电扫面和激电测深工作。测线方向为南北向,以线距100m,点距40m的规则网格进行。具体分布位置见图1(绿色框内为工作范围)。图1工作范围示意图工作之前进行参数选定试验,从而为工作区内进行奋效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激电参数。本次工作装置为中间梯度装置和对称四极。中间梯度法激电参数为供电极距AB=1600m,接收极距MN=40m;供电周期为16s;断电延吋为150ms;取样宽定为40ms。对称四极测深极距等比,最大极距3000m,供电周期为16s;断电延吋为150ms;取样宽定为40ms。5测量成果

8、分析图2工作区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和视极化率等值线图图2为本次工作计算而得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和视极化率等值线图。从图可以看出工作区内视极化率总体上比较高,最大值约17%,最小值约0.5%;视电阴.率兑体上偏小,最大值约700&0mega;?m,最小值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