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54659
大小:7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7
《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影响论文(共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影响论文(共2篇)第1篇:创新背景下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已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又在于教育,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理所当然承担着创新的重任。大学要建成创新型校园,首先应大力构建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的学习环境、创新的舆论导向、创新的文化活动,总之,要构建校园创新文化。一、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内涵高校校园创新文化是一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通过创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植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环境,组织
2、开展富有创新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新型校园文化。它是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大学的战略要求,对传统校园文化加以发展创新而构成的一种新型文化。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一种发展文化,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要把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精神的树立、科学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弘扬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积极合作的精神,要有宽容失败的气度,潜心研究的修养,严谨求实的学风,克服急功近利倾向,摒弃浮躁之风。”蕴含创新文化的创新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相比,在办学理念上,更加强调创新是学校的灵魂
3、和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上,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校园文化上,更加崇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为天下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二、高效校园创新文化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1、要发挥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有特色发展之路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同的类型与层次结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创新型国家的人才需求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均属于创新人才的不同层次和种类,都是创新主体;国家在对不同层次创新人才需求数量上也有
4、数以亿计、数以千万计和一大批的区别。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各层次、各类型创新人才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高校来培养的。面对创新型人才这一多层次、多类型概念,并非所有高校都培养拔尖人才,因为拔尖人才的数量需求是有限的,而且相当一部分高校也不可能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拔尖人才上。所以,各类高校明确自身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建设高校校园创新文化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2、要开放合作,既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更要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高校校园创新文化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
5、要开放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创业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3、要有强烈的主动意识,敢想敢干、扎扎实实,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主动走向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促进
6、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高水平大学分布在各个区域,应该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科技走向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把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与高技术的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三、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建设建设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文化由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活动三部分组成。构建高校校园创新文化,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合力并抓。1、培育具有创新理念的大学精神是核心大学精神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办学过程
7、中积淀、整合、提出的,反映学校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行为规范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对于师生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培育具有创新理念的校园精神,要深入开展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大力弘扬四种精神:一是崇尚学术,探索真理;二是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三是追求个性,求新求异;四是勇于尝试,勤于实践。与此同时,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还要具备三种创新意识:一是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二是求异意识,求异就是追求与众不同,追求新异,保持个性,保持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三是超越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