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

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

ID:22154383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_第1页
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_第2页
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_第3页
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_第4页
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医学发展困境的历史回顾,从时代背景、医学的学科性质、科学概念等角度进行剖析,提出应正确对待有关中医科学性的质疑,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积极调整心态,正视中医学的不足与缺陷,不要妄自尊大。中医人应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发挥优势,扬长避短。1中医学发展的困境1.1困境的起源中医学发展的困境起源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随着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发展,西方医学开始通过教会传入中国,但是19世纪中叶以前,除解剖学具有较大优势以外,西医学与中医学相比优势并不突出,然而19世纪末20世

2、纪初以后,随着生理、生化以及细菌学说的发展,西医学的优势变得日益明显,对中医持批判态度的人逐渐增多。1879年浙江人俞樾发表“废医论”第一次明确提出医道可废的主张,从此开启了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的序幕,中医学发展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与生存危机。1.2困境与危机的历史回顾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在新医事制度中未将中医学纳入国民教育,从而引发中医学第一次生存危机。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以余云岫为首提出的“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等四项废止中医的提案,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中医界的强烈反响,请愿和抗议之声不绝,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中

3、医学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崚的生存危机。中医在政治上遭受排挤的同时,中西医学术之争也此起彼伏。余云岫以西医理论为依据对内经价值完全否定,并得出“旧医必亡”的结论。恽铁憔发表《群经见智录》和《伤寒论研究》予以回应,张锡纯提出让中西医论争回到医学自身以及中西医和衷共济的观点,至此,中西医学术之争开始呈现出具有本土文化背景的西医与本土中医学之争。建国之后,余云岫再次提出排斥中医的“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大力扶持中医药政策的引导,中医学在新中国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促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然而,中医学的磨难并没

4、用因此结束,2006年张功耀以“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再次提出废除中医,并在互联X上贴出《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公告》,何祚庥、方舟子等知名人士相继批评中医,方舟子出版《批评中医》一书,声称中医是“伪科学”从而引发了新一轮中医学发展的困境与危机。回顾近代以来中医学发展的历程,虽然历经挫折和磨难,中医学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一次又一次抗击病魔、维护中华民族健康的临床实践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这些都说明了中医学的生命力。但是,困境与危机也警醒中医人:形成于2000年前的中医学毕竟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其缺陷和不足

5、是难以回避的,那么,在西方医学和西方文化占据优势的今天,中医人究竟该保持何种心态、采取哪些对策呢?2反思与对策2.1正确看待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回顾近代以来中医学所面临的磨难,似乎都与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有关,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科学性是如何成为困扰中医学发展的问题呢?2.1.1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有其必然性、但失之偏颇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以近代科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战争的失败、列强的入侵使国人意识到,要强大就需要科学技术,要向西方文化学习,

6、正是在此民族危亡之际,中国知识分子中一股反传统文化的思潮油然而生,严复、鲁迅、梁漱溟、梁启超、陈独秀等近代文化名人纷纷加入,他们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种激烈批判的态度,废止中医的观点也由此提出。陈独秀认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启超认为“阴阳五行说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应该说近代反传统文化思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也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与心理基础,其愿望也是美好的,然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矫枉可能过正,中医学就是在此情况下成为了矫枉过正的牺牲品,正是在此

7、背景下产生了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2.1.2以对中医的科学性质疑为由提出废除中医的论断之前提无法成立两个前提为:(1)医学属于自然科学,(2)判定中医存废的唯一标准是中医是否符合自然科学的特征。其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医学属于自然科学,因为判定中医学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是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但实际情况是中医学与18世纪发展起来的实验自然科学的特征不符,不具有科学性,因此中医应当废除。显然,这一论断中的两个前提是无法成立的。从学科性质来看,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体内的变化过程确有其理化基础,因此医学具有自然科学的性

8、质。然而,人不仅具有生物学属性,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因素同样对人体健康发挥重要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其实是兼具自然、社会、人文科学性质的学科,以中医不“科学”为名提出废除中医的观点,其实质是将医学作为单纯的自然科学来看待,这显然是错误的。从科学的涵义来看,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演变。科学最初起源于拉丁文scientia一词,泛指关于事物的学问和知识。随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