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50083
大小:6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手机制造业的演化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手机制造业的演化发展【】文章从产业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出发,通过分析中国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产业链分化、整合的演化趋势,指出未来产业个性化的发展趋向,并对国内厂商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 中国公众移动通信自1987年底开始发展,至今已走过17年的历程,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成长,中国厂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度占有国内市场55%的份额。这既有外因—中国市场爆炸式发展和政府支持,也有内因—国内厂商的营销创新和产业自身的演化。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随着国外厂商产业布局及其竞争策略的调整,中国厂商纷纷陷入了困境
2、。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厂商规模小和不掌握核心技术。但这样的分析无法解释一些规模小和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崛起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从产业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出发,通过分析中国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产业链分化、整合的演化趋势,提出一些不同于前人的解释和观点。 1、国内厂商发展综述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1987—1994年是萌芽期,1995—2001年是成长期,2002年之后进入到成熟期。 国内厂商从1991年东方通信的前身邮电部522厂技贸结合组装摩托罗拉开始起步,继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推出自主品牌,一直到今天为止,随着中
3、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如表1所示: 国内厂商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1)中国市场巨大 国内厂商起步之初,正值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爆炸式的增长速度的时期,使得容量巨大的市场能容纳更多厂商的发展。 (2)国家政策扶持 1998年12月底,国务院下发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制造业准入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外资或合资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并保证一定比例的出口,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产品必须全部出口。2001年国家批复的19
4、家CDMA厂商中,国外厂商仅摩托罗拉1家。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国外厂商的進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内厂商的数量,对国内厂商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扶持作用。 (3)营销模式创新 90年代末,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群雄纷起,个性化、时尚化需求陡增,要求厂商能够快速地推出价廉物美的差异化产品。因此,快速应变,抢占市场是竞争的关键。国内厂商以灵活的机制快速应变,以贴牌、模块设计和参考方案设计等多种模式迅速更新产品,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国内厂商采取渗透力更强、更加贴近零售终端庞大的自有营销X络,直接在消费者面前参与竞争。 (
5、4)技术门槛降低 进入GSM时代后,三个原因促使的技术门槛降低:一是技术的日趋成熟稳定和结构化,使研发变得相对简单;二是GSM技术专利相对分散,厂商间通过相互授权而结成利益共同体,使用费低廉;三是核心芯片技术在性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更加成熟,不再为少数公司所垄断,新的芯片公司以及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和设计开发工具的出现,使国内厂商能够更加灵活地在应用层面上自主地开发自己的产品,技术能力迅速提高。 但是,国内厂商的技术基本上都集中在应用层和硬件综合设计上,层次上与国外厂商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市场技术先机的把握上,国产厂商只能是跟在国外厂商
6、的后面。同时缺乏规模和品牌,国内厂商始终不能像国外厂商那样,将竞争压力转嫁到国际市场、上游供应商或者销售商身上。2003年下半年开始,国外厂商调整渠道和产品策略,频频出击,国内厂商的价格优势和利润空间迅速丧失,陷入经营的困境。 2、国内厂商发展四阶段论及特征分析 从中国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厂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2.1创建期 这一阶段时间较短,关键是取得生产许可证,建立初步的生产运营体系,推出产品,进入市场。因此,OEM的速成模式成为国内厂商的首选。 2.2成长期 在推出自己产品之后,厂商
7、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知晓并将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因此,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快速地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营销X络。 建立品牌知名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建立市场营销X络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模式,时间可长可短。国内厂商起步时在广告宣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同时贴近零售终端,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在消费者面前参与竞争,创建了新的营销模式。国内厂商的迅速崛起,迫使国外厂商变革销售渠道模式,缩短营销链,加强零售层面的资源配置。整个销售环节开始演变,强化了零售末端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造就了苏宁、国美、中域等连锁零售巨头
8、。 这一阶段为时不长,因为在中国市场上投入相应的资源,花费一定的时间即可建立起自己的营销X络,销售量也会迅速增长。竞争的关键在于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的了解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和建设,此时厂商管理者对市场的把握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