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

ID:22148652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_第1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_第2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_第3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_第4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想对中华人民的性格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大家可以怎么在论文中写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欢迎参考借鉴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感应”、“阴阳”、“因果”、“循环”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有广泛的相通与吻合之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什么是时间?”“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等现代科学问题等预测学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感应;阴阳;因果;循环;科学启示  一、“感应”思想  “感应”思想最早出自《周易》,认为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运动

2、变化都是由相互感应引起的。《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即指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1世纪。《易传》把《周易》古经中的经验性的同类相感思想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认为宇宙间所有的同类事物或同类事物与同类卦象之间由于相互感应而结为一个整体[1]。  17世纪开始,现代物理学中有关各种物理感应现象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现,代表性的理论是牛顿于1687年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于1831年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赫兹于1887年发现并被爱因斯坦于1905年正确解释的“

3、光电效应”等。无论是“万有引力”还是“电磁场”,在物理学中都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特定物理属性的“场”,并以感应的方式发生作用,可以说,“感应”现象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  二、“阴阳”思想  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管子四时》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六家之首。《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而《鬼谷子》蕴含的阴阳思想既继承了前人对阴阳创造的成果,又充分发

4、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纵横游说的角度出发,将阴阳之道作为其游说理论之法[2]。《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总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3]。  而现代物理学的一些新发现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其代表就是“反物质”的发现。1928年,狄拉克(DiracPA)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的正、负能态解,实质上已预言了正、反费米粒子的对称性与反粒子的存在。1940年,斯图克尔伯格(StueckelbergEC)和费曼(Fe

5、ynmanRP)用波函数和费曼图描述了正、反粒子的产生和湮灭过程,提出反粒子是逆时间方向运动的粒子[4]。1932年,安德森用磁云室研究宇宙射线时果然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1955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LBL)的张伯伦等人发现了反质子;1995年,欧洲核研究中心(CERN)发现了反氢原子[5]。到目前为止,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300多种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都是正反成对存在的。  基于中国古代的“阴阳”思想,我们不妨再继续提出两个物理学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自然界是否存在与“万有引力”相对立统一的“万有斥

6、力”?而依据“阴阳”思想的哲学内涵,即凡事都存在其反面,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及“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物理学家们所提到的“宇宙大爆炸”现象是否就是“万有斥力”的一种表象呢?另一个问题:时间是否会在某种条件下“倒流”或“停止”?这也是一个与“阴阳”有关的问题。而从相对论的角度看,时间具有“相对性”的特征,时间的“长短”和“快慢”都是相对的,那么,从预测学的角度解读这个问题,发生在未来时空的事件或结果可以利用可能存在的“时空感应”信息或“阴阳原理”进行预测吗?  三、“因果”思想

7、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儒、道二家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已有朴素的“因果”思想。佛教的因果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固有观念与中国本土的报应观念,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思想,长期而广泛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6]。  巧合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有类似的因果论思想。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这是亘古不灭的定律”。而在西方近代哲学思想中也不乏有关因果论的思辨。英国经验论者从培根一直到洛克都把因果规律看作是必然的

8、,认为凡事必有原因,这是为我们的经验所证实的。因果性问题在康德的全部《纯粹理性批判》中是“最重要而最基本的论证之一”[7]。  客观地说,“因果论”不失为现代科学的思维模式之一。牛顿从落地的苹果中悟出了“万有引力”的“因”,达尔文从生物进化的痕迹和历史中找到了“自然选择”的“因”和“适者生存”的“果”。实际上,也正是科学家们对宏观和微观物理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