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艺术史述

中国插花艺术史述

ID:22147603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插花艺术史述_第1页
中国插花艺术史述_第2页
中国插花艺术史述_第3页
中国插花艺术史述_第4页
中国插花艺术史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插花艺术史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插花艺术史述中国插花艺术自六朝确立,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到公元10世纪左右,我国插花与挂画、点茶、焚香并列,合称为生活“四艺”。本文简略回顾了中国插花艺术经历的萌芽、繁盛、衰微的历史,希望假以时日,中国传统插花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会在这片历史久远的土地上全面复兴。说到插花,一般人的眼前总会浮现跪坐的日本女子身着和服、拈花在手的模样,会很自然地认为插花是日本的艺术。就像我们总羡慕对岸灿烂的樱花,而忘记自己故乡的桃李。事实上,每一个日本插花流派都知道,中国才是插花的故乡,我们的祖先对生活的艺术

2、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日本花道发展仅有500多年,而中国插花自六朝确立,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到公元10世纪左右,我国插花与挂画、点茶、焚香并列,合称为生活“四艺”,当时稍有文化素养的国人无不视之为理应具备的生活艺术与修养,纵使妇孺仆役也不例外(图1)。光阴荏苒,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插花艺术不仅没有随岁月变迁而消失殆尽,反而在时间的沉淀里,日渐饱满而充满温情,充满智性。让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中国插花艺术的斑斓历史。一、插花艺术的萌芽中国人对花卉之美的发掘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对花草之美的特殊感受在《诗经

3、》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子之余归,宜其室家”。用清雅的荷花、茂盛的芦苇、艳丽的春桃来赞颂美丽的女子,歌咏恋人间深深的爱恋与情愫。《郑风·溱洧》里有这样的描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茼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相

4、传当时的郑国每年的三月三上巳节,青年男女聚在溱洧两水之上,藉宗教仪式游春嬉戏、互结情好。人们手持兰草,互赠芍药。可见兰草、芍药这些芬芳的花草,在当时已是爱情的象征,美丽芍药被赠与心仪之人互传款曲。《楚辞》中有诸多记载花艺的内容,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此时人们已将对花草的珍惜玩赏,演变为戴花、插花等花艺活动,插花文化在先秦民间已曙光初现。无疑,此时对花的歌咏只是停留在美艳外观,或是借花传情、托物言志,与汉代出现的花树绿釉陶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由于

5、西汉国力远播,域外奇花异草的输入极为繁盛,花的世界更为丰富,汉武帝特别建造了上林苑,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植物园。据《西京杂记》记载,园中草木有二千余种,其中梅花品种就有“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梁孝王刘武也建立了一座方三百余里的唯美主义园林——梁园,日夜与花草为伍。汉昭帝的穿琳池以荷花闻名,池中的荷花不仅用来观赏和佩戴,而且“时而含嚼口中,或折叶以蔽日”。孝惠张皇后更是喜爱花草性情,于宫中遍植兰桂菊等花卉,并亲自浇灌,花开之时则摆置在精美的几案之上,可见盆花在西汉初年

6、宫中已开始流行。这种对花的挚爱到东汉时期,便由宫中延续到了民间。《乐府》多有描述:“日野桃蹊色,风吹梅迳香”、“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也能看到荷花遍布池塘的美丽风景,很有生活之美。随之出现的“花树绿釉陶盆”,以陶盆表示大地,周遭作湖边小路,花树从盆中立出,类似于后来的写景插花,这正说明以花器象征大地的基本观念在汉代开始形成,这是中国早期插花史上一个崭新的突破。中国人爱花的心性并未因历史上的动乱而消失,古典插花艺术形式便是在时局动荡的南北朝时期真正确立。魏晋时期,宗教气氛弥漫,

7、造园风气鼎盛,当时的文人雅士们更是热爱田园,日夜与山水花草为友。陶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花命酒,独酌饮赏”,文人们在一起不仅赏花,更有“聚芳”和“图花”之说,甚至特制浇花井,为花疗伤止痛。所谓“聚芳”是指将花卉集中系于腰带,名为“百花带”,在当时甚为流行。而“图花”则是为花绘制形状,在《酉阳杂俎》中有记载:“北朝妇人常以五月进五时,图五十花,施帐之上。”梁元帝爱花,纂行“二十四番花信风”,以花作历,并且在二月十五开花朝赏花之先声。花事如此蓬勃,人们在赏花之余将花儿摘回插作是很自然

8、的事。《南史·晋安王子懋传》有一段:“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甖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瓶花的记载。以莲花献佛,以铜甖盛水,祈求医病,保母平安。其中铜甖是一种口小腹大的水器,与印度的卡拉萨贤瓶类似,在佛案前颇为常见。也因此,花界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插花渊源于佛教供花,显然不无道理。而北周观音像手持的瓶中也错落有序的插作了莲花,比例匀称,线条优美,这也是瓶插最早的标本。在瓶花开始流传的同时,另一种重要的插花形式盘花也悄然登场了。“花诗人”庚信有一首著名的《杏花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