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38778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插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插图【摘要】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同时也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化学教学教材插图 【】G632【】A【】1674-4810(2012)01-0136-02 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全新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能从无到有,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精,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
2、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各幅插图,从实物图到手绘图,无一不帮助教师正确地理解编者的苦心及意图,从而更好地处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帮助学生通过简单的方式接受化学这一门新学科。下面就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充分运用教材插图。 一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新
3、教材介绍了很多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现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在讲钢铁冶炼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看我国古代冶铁图,介绍我国的钢铁史。我们伟大的祖国在2300多年以前就掌握了冶炼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国1980~1992年钢产量
4、示意图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1992年的钢产量已达到8000万吨,1994年已突破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世界第四的钢铁大国。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教材中刊印了著名化学家、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侯氏制碱法,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教师要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鼓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努力学习本领,为振兴中
5、华而奋斗。 二运用插图,重视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生活和促进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化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
6、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三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
7、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并被其中形象、生动的插图深深吸引。教师应在第一节化学课上紧紧把握这一教学时机,结合第一章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是
8、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像。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商代的青铜器”和“元代的瓷器”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善于创造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