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2718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移动计算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移动计算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移动计算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和融合力,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新热点。本文首先从移动计算的基础概念出发,结合相应文献,系统地总结了目前移动计算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典型的场景应用,并结合移动计算所具有的特点和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移动计算未来在电力行业中的可能应用领域、应用场景和主要难点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移动计算智能电网电力系统场景应用分析与展望 近年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移动计算技术,在多个应用领域中都崭露头角,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新热点。移动计算技术是为了能够随时随地交换和处理信息而提出的,与智能电网的优化
2、管理有着极高的契合度,通过将特定的领域延伸到移动终端,可突破传统企业信息化限制,实现精益化的办公与管理,提升智能电网的工作效率。 文献[2]详细介绍了移动应用技术引入智能电网后所带来影响,并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可信的智能电网移动应用安全架构。文献[3]通过讨论移动云计算的架构和服务模型,针对移动云计算主要应用场景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的解决方案。文献[4]从形式抽象的角度阐述了移动计算的本质,并综合评价了典型的移动计算方法与模型。文献[5]对电力企业中的移动应用平台提出了初步的构思和规划,并给出了典型应用场景的详细设计。 本文首先从移动计算的基础概念出发,重点总结了移动计算在电力行
3、业中的典型场景应用,并结合移动计算所具有的特点和智能电网未来的需求与发展目标,对移动计算在未来的可能应用领域与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1移动计算概述 移动计算以其特有的融合力,给行业信息化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国内外学者对于移动计算技术给出了多种定义与理解,其中较为通用的含义是:使用移动通信和便携设备,让用户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服务。 2移动计算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有地理分布广、地处偏僻、设备分散等特点,导致纸质媒介下信息交互迟滞,移动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弥补此缺陷,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应用。 2.1移动作业 基于无线融合技术,建立电力企业基础数据与移动设备的连接通道,工作人员
4、通过安全身份认证方式接入服务器,交互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智能化的移动手持设备完成线路、设备的巡检与抄表、应急处理等多项任务。最后,利用移动网络接入到后台应用系统,后台系统对采集和记录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分类,便于巡检人员随时随地查询巡检、维修记录与分析报告,高效完成后续的管理工作。 2.2用电信息采集 通过在发、输、变、配电站的关键位置装配无线传感器、无线监控设备,再结合相应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自动采集用电信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如对变电站中变压器的各相电流、电压、功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2.3电力移动办公 出于保密性的要求,传统办公管理系统只能够在电
5、力企业局域网中才能使用,限制了办公自由度。移动计算技术可以与企业现有的各类应用软件无缝集成,实现电力移动办公,满足外出人员移动访问后台系统的需求.保证应急方案及时下达,实现办公环境无差异化,保障业务的持续高效运行。 3移动计算未来应用领域和场景介绍 3.1移动购电业务 施行电改政策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发电侧已实行竞价上网模式。电网只收取相应的过网费,用户可根据各个发电厂商的报价,对自己的供电商进行自主选择。因此,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建立一个用户与供电商选择与交流的平台可大力推进电力改革的进度。在该平台上,不仅涵盖各个供电商的基本信息,还能播报供电商实时电价
6、的变化情况。用户可根据该平台所提供的数据,直接进行自主选择。 3.2移动需求侧管理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将逐步步入人们的生活,智能电网下的需求侧管理机制也将发生转变。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将智能家居的信息录入移动应用终端,以此来和用户之间建立持续的信息交换。用户可根据实时电价的高低以及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家居进行远程开关或功率调节控制,从而实现需求侧管理优化。 3.3电力行业移动培训 电力培训质量直接影响了人员正式上岗的进度。通过结合互联网和移动计算技术,引入移动学习培训,用系统化的思维解析安全技能教育的各要素,重构安全技能素质教育体系,建立开放的培训平台,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
7、,提供一种互补培训模式,提升人才培训质量。 4展望与分析 未来,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会延伸到电力产业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自身的开放性,将不可避免地为电力系统引入更多的安全风险。因此,不仅需要保证移动终端的可信度,将智能电网的移动应用与普通应用隔离开来,创建独有的集散环境,还需要保证移动应用足够可控。使得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接入有统一化的管理。 5结语 随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