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25226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信仰自由与健康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仰自由与健康发展: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行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思。本文拟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行为的原因探析入手,从几个角度分析大学生出现宗教信仰倾向的成因,尝试着在科学理解宗教的态度,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学理论素质几个方面,阐述笔者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行为出现后造成的一系列可能性不良后果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解决途径 []:C912.66[]:A []:1002-2139(2011)-20-0204-01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呈现出诸多新的趋势和特征。其中,大学生中的宗教信徒日益增多,据资料
2、显示,一些信仰行为与高校的教学宗旨和培养计划发生了些许抵触。作为在高校从事学生管理组织工作的教师,对此现象做出理性的分析,并对其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找到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当是责无旁贷的。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数据考察与原因探析 数据下的理性分析。 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宗教信教问题。学者们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开展了实证调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数据。据调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X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与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接触,以及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传单”
3、等方式,有大量的学生成为了宗教的信徒。【1】此外,目前的大学校园中,学生接触到宗教的几率较之从前大大提高了。经统计,调查者中77.66%的大学生听到过传教。【2】由此可见,大学生之间产生宗教信仰行为的现象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个别事例,而是已成为大学教学组织工作中必须重视的普遍现象,其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会在参与宗教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某些不良影响。 大学生的宗教心态试析 第一,求知与好奇心态下的“求异”心理。新鲜、好奇往往是大学生最初接触宗教的诱因,而“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往往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词典”中的褒义词。事实上,传统
4、教育在对宗教信仰的介绍方面经常言简意薄,流于定势;而当身边出现信教的同学或老师时,其宗教信仰的热忱和高尚所感染。巨大的反差使大学生极易对宗教产生猎奇的心理。 第二,宗教的包容理念与大学生自我认同心理的契合。大学校园与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比起来,一直被视作“纯净的象牙塔”,须知,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结构的复杂也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竞争压力,生活习惯,地方认同,都使大学生们的生活更加独立孤单,因此,大学生对陪伴支持和情绪支持最为看重。【3】 二、大学生的信仰行为何以成为学生工作的挑战 置身于宗教信仰状态下的学生们,在行为上必将有所变化,这无
5、疑会为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组织活动带来诸多困难,其艰巨性,我们务必要认清。 国家政策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盲点 宗教信仰,是长久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极其悠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其性质与所谓的“封建迷信”有很大差别。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宗教问题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文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明确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可见,大学生产生一些宗教信仰行为,从宪法意义上是完
6、全允许的。但应当看到,大学生往往年轻气盛,对各种“成规”的约束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自由”内涵的理解易于偏激,在一些心理并不成熟的大学生间,压抑的偏激情绪很可能会通过宗教信仰行为发泄出来,造成不良影响。 科学认知与情感依附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最初的目的是学习更专业、更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多重的人际关系令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方面往往无法找到重心,相比于高中紧张的学习节奏,恬适却又有些单调的生活气氛促使他们有了参与公众交际,寻找新鲜感觉的倾向。此时,教师们积极组织学校的文体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排解学生们
7、空虚的情感世界。但当宗教信仰在学生中成为“时尚”,他们习惯性地流连于宗教特有的神秘而温馨的气氛之时,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就不仅仅在技术和经验方面,而是如何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层面上了。 三、如何消解宗教信仰对大学生良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1、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科学的价值观教育 宗教信仰之所以会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个群体中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无外乎其关于世界、人生看似自圆其说的解释模式。另一方面,在当前自然科学仍有盲区的情况下,给了宗教,特别是迷信活动一丝生存空间。因此,关于在处理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还是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
8、解释理论,去代替信仰者心中尚未固化的宗教信仰模式。因此,作为高校的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习与传播,充分发挥“两课”教育和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