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

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

ID:22122896

大小:66.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_第1页
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_第2页
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_第3页
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_第4页
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一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关键词:新闻生产职业意识社会环境深度报道[摘要]: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一、研究缘起、问题及方法1987年是八十年代改革逐渐推向纵深、又面临诸多问题的一年,是新闻思想更趋自

2、由又逼近边界的一年。当年夏天,大兴安岭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以森林资源和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为代价,“点燃了认识真理的火炬”(魏亚南、李伟中、隋明梅,1987)。《中国青年报》的4位记者雷收麦、李中伟、叶研、贾永连续发表了三篇深度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这个系列报道既揭开了1987年作为“深度报道年”的序幕,又成为新时期深度报道尤其灾难报道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如同《人民日报》主任编辑凌志军回忆那样,“1987年的新闻改革,本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但它在新闻改革的历史上恐怕仍是重要的一页。今天我们只要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见那个沉闷的上

3、半年和那个开朗的下半年”(凌志军,1988)。1987年下半年,北京多家中央级日报连续发表长篇深度报道,这些作品着眼于社会改革的宏观背景,具有历史纵深感、时代宽广度、深邃的思辨性,揭示新旧体制的摩擦和较量,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经济日报》的《关广梅现象》系列报道,讨论租赁企业“到底姓资还是姓社”引申出了对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大讨论,上千封来稿和国内外媒体的转载让时任经济日报社总编的范敬宜感到吃惊[1];《人民日报》的《鲁布革冲击》聚焦了云南边界鲁布革工程建设中两种体制的优劣对比及观念交锋,中方计划体制的低效率和外方合同制的高效率形成鲜明反差,民族自尊心的波动

4、和对改革的忧虑渗透全文,“在工程界引起了振聋发聩的反响”(樊云芳、丁炳昌,1988)。而《中国历史改革方位》一文又将这样的反思和启蒙推向顶峰,从宏观的角度,以雄辩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回答了中国改革中遇到的众多难题,指出了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示;《中国青年报》在“三色”报道之后推出的《西部地区贫困探源》、《定远农村青年恋人“私奔”采访记》等系列报道,关注以往报道中缺乏直面的社会问题一一西部严重贫困和青年们内心对爱的渴望,引发了不同层面的深度思考。《命运备忘录》一文则抨击人才不能自由流动的僵化体制,引起总理和七部委负责人到报社直接过问。针对1987

5、年兴起的深度报道热,新闻学界称之为“深度报道年”,全国几乎每家新闻刊物都发表了研究深度报道的文章,甚至认为这是“党报的第二次转型”,“完成了从纯新闻报道为重心到深度报道为重心的转变”(肖泳,2000)。1988年全国好新闻评选开始增设“深度报道奖”,也体现了业界和管理部门对1987年深度报道影响力的高度肯定。从发展过程看,基于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产生于社会现实的强烈推动,新时期中国深度报道兴起于80年代初,到了8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至1987年达到顶峰,1988年开始衰落。1990年首届“中国新闻奖”开始评选时又将“深度报道奖”取消,至90年代,“深度报道这一

6、术语己失去了先锋性,它己不再作为一种新文体被关注,而是被作为一种基础性意识被普及泛化”(冯波,XX)。本文试图以1987年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媒介社会学为研宄视角,在对“深度报道年”的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新闻记者的职业意识、媒介组织的新闻生产、社会转型的背景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文章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报道文本、记者手记、回忆录、相关研究文献的解读和梳理,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1987年深度报道生产实践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中,“职业意识”主要

7、是指新闻从业者对自己职业的理解,包括对记者角色的认知、新闻功能的诉求、对职业道德的把握等,是新闻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新闻生产”的主体是报纸,并侧重于组织化实践的层面,而“社会环境”则以宏观的社会环境、中观的行业环境为主。以往关于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研究,大多偏重于从业务技巧和操作经验的角度切入,本文的意义在于跳出新闻生产的实践策略,以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关照个体、组织与社会的不同层面,细致探讨职业意识与社会变迁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由此,可以为我们理解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新闻改革与社会转型的复杂勾联提供参考。二、1987年深度报道的特征分析走出报道单一事件的

8、模式局限,敢于触及社会生活的热点和难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