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20829
大小:7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7
《用德语的帛裂之声作诗——保尔.策兰《声音》诗文之诠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德语的帛裂之声作诗——保尔.策兰《声音》诗文之诠释:保尔·策兰于1959年出版的诗集《语言栅栏》是诗人语言晦涩与诗文碎裂的开始,显现了诗人痛苦的生存状态和向往死亡的意念,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的诗篇《声音》具有提纲挈领的地位,破解此诗中的隐喻、密码,重建诗文整体关联性,有利于理解诗集里的各种声音。纵然诠释此诗的学者如云,却鲜有以诗人恋母和死亡的恒常主题一以贯之者。诗学的个体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也在《声音》一诗的理解中得到体现:一方面,诗学文本变异了希腊神话,重构了圣经典故,凝炼了历史经验,从而抵达个人
2、情感的深处;另一方面,儿子对母亲思恋的个体情状,通过神话和宗教的互文关系以及历史维度又超越了思念的个体性,进入到人类思念痛苦之普遍性。本文试图通过诗文碎裂性结构的分析,再现完整图像,解读隐秘情感,聆听策兰在德意志语言中发出的帛裂声音。 关键词:《声音》;语言碎片;爱情;死亡 :1516.25 :A :1009-3060(2012)01-0001-14 一、导言 保尔·策兰的诗集《语言栅栏》开篇就是一首长达五十二行的诗文《声音》,也可以将其理解成一个组诗,由星号分开的八个长短不一的部分构成;它的纲领性地位使其具
3、备了领唱和定音的功能。这首诗的形式和地位在策兰诗学创作中绝无仅有,是我们理解《语言栅栏》整部诗集不可或缺的重要诗文。《声音》一诗产生的时间跨度与《语言栅栏》诗集的创作几乎相同,不过写诗的过程并非连续,而是有很大的时间间隔,1956年7月完成第一到第四部分和第七部分,1957年7月完成第五部分,11月初完成第六部分,1958年11月完成增补的第八部分。 不仅由于这首诗文的重要地位,更是因为策兰诗文的晦涩难懂,文本拒绝断章取义的解释方法,因此,只有在诗学诠释学结构分析中才能领悟其义。诠释学家伽达默尔对策兰诗文的解读方式
4、遭到日尔曼学界的诟病与怀疑。德国哲学界显然不同意这种指责,同样是哲学家的策兰专家珀格勒为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方式作辩护:伽达默尔对策兰诗文进行“诠释学的反思”,在“古老而优良的传统意义上”为“令人无所适从的诗文”提供“当时性解释”,“当其他人用从策兰诗文中生拉硬扯出的诗句来服务这样或那样的文学理论时,伽达默尔就已试图对整首诗文进行一字一句、一行一节的解释,最终理解整个组诗。”在进一步的细读和研究中,“我们也可以批评伽达默尔解释的出发点以及某些个别部分;但是每个争论都必须是当下的,对策兰作品更为细致的研究是为后来的研究提
5、供前提条件,今天的努力也会被超越。争论中也允许说错话,因为与这些处于现代性顶尖诗文的快速相遇,这对以哲学为基础的诠释学而言实属前所未见。” 在策兰诗文的解释中,似乎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差错和谬误。伽达默尔也看到了策兰诗文的“锁闭”特征以及解释困境,“要去释义一首晦涩锁闭的诗,肯定会经常遭遇巨大的尴尬”。他依然坚持的是文本自明的诠释学方法,认为解释者没有“必要知道诗人写诗时的思想”,“对诗的理解仅仅在于诗本身说了些什么——而不是去猜测其的意图,或许诗人也没有能力明白地表述出来。的视角来自于‘素材’的不变状态,
6、诚然,这种视角对读者阅读完成的诗文有益处,还能够避免错误的理解尝试。不过这仍然是危险的帮助。”伽达默尔担心,把私人的和偶遇的母题解释进文本,就会破坏本文的自在结构,因为这些东西“在诗中却并不存在”。他强调文本的自主性,当“理解还处于不确定和粗略性之中”,诗还是诗,“只不过以其粗略性和不确定性的方式对我们说话,而不是一个人以经历的或者感受的私人方式向我们叙述。”他宁可保证诗文朦胧的完整性,也不愿意借助诗人给予的私人信息来理解诗文,“一首诗采取拒绝的方式,不提供相当程度的明晰性,在我看来,比一切明晰性更富意义,明确性的东
7、西会把读者淹没在由诗人给出意图的纯粹保障中。” 这种“纯粹保障”可能会阻碍诗文结构的自我彰显,而策兰诗文的锁闭特征却又是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诗学现象。这也是策兰诗文的解释者所处的两难境地和面临的棘手问题。我们坚持文本自明的诗学诠释学方法,但不拒绝文本之外的知识和信息,这些都应是理解文本的必要前提,在策兰诗文的理解中显得尤为必要。没有文学、圣经、希腊神话、植物学,甚至动物学的知识,也就无法进入策兰:保尔·策兰于1959年出版的诗集《语言栅栏》是诗人语言晦涩与诗文碎裂的开始,显现了诗人痛苦的生存状态和向往死亡的意念,标志
8、着诗人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的诗篇《声音》具有提纲挈领的地位,破解此诗中的隐喻、密码,重建诗文整体关联性,有利于理解诗集里的各种声音。纵然诠释此诗的学者如云,却鲜有以诗人恋母和死亡的恒常主题一以贯之者。诗学的个体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也在《声音》一诗的理解中得到体现:一方面,诗学文本变异了希腊神话,重构了圣经典故,凝炼了历史经验,从而抵达个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