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

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

ID:2211502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_第1页
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_第2页
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_第3页
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_第4页
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吴俊升“品格论”及对德育教育的启示吴俊升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19世纪30年代,根据在北京大学讲授“德育原理”的讲义,他修订《德育原理》一书。该书以“德育目的”“德育实施依据”“德育方法”为主线,从“品格论”“道德论”“道德实施论”三个维度系统地阐述其德育思想。其德育思想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理论性强。虽然离现在半个多世纪了,仍不乏“真知灼见”。尤其他的“品格论”对学校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吴俊升的“品格论”  “品格”是吴俊升“品格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德育涉及三个问题:1.关于品格的问题。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养成品格。2.关于“道德律”的问题。道德

2、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善良品格。3.实施问题。即如何实现目标、养成优良品格。  品格是什么?吴俊升认为:“吾人所欲明者道德教育之对象‘品格’义果何指耳。此以波扬之定义为较当:‘一人之品格,乃彼之所以为彼,及所以异于他人者,乃其心理之特征,乃其心理活动之形式。’”可见,他认为品格是以一种标注自我、区别他人的基本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形式。  那品格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品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呢?吴俊升认为,品格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品格形成的因素包括物质因素、社交因素、个人因素。物质因素包括个人生理状况、个人职业状况、风土气候等。社交因素是指个人社会交往的外在

3、环境。个人因素是指个人对品格的反省与修炼。那教育对品格的形成起什么作用呢?吴俊升认为:“吾人并非赞成教育为万能者,品格既为环境及遗传所生,则遗传及环境,足以限制教育之力量。教育固非无效,亦非万能,而系有限制者也。在限制之范围内努力,使教育之效能,达于极限,是则教育家之职任尽矣。”可见,吴俊升肯定了教育对品格形成的有限作用。  那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品格呢?这需要确定适当的德育方法。为此,吴俊升主张对“品格”进行分类。“为研究之便利,未尝不可将各个特殊之品格,就其大体相似者各归一类。复举各类特征,以为规定德育方法之张本。”那如何对品格进行分类呢?他认为:“每种品格,皆

4、由知情意三种因素势力之强弱及配合方式之不同而生。”据此,他将品格分为五类:纯粹品格、混合品格、均衡品格、不规则品格、变态品格。基于以上品格之分类,吴俊升指出:“实施道德教育者,当视品格之类别而施以适当之方法。”即德育工要针对不同品格,采取不同德育方法,做到“因品施教”。  吴俊升认为,品格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亦已构成品格之大部。我们对待品格缺陷,应该先分析原因,明确各种缺陷的性质,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二、吴俊升的“品格论”对德育的启示  吴俊升的“品格论”形成于上个世纪30年代。由于时代的局限,该理论的某些具体观点,在今

5、天未必无懈可击。然而,它高度重视“品格培养”的态度和该理论的“品格分类”“因品施教”和“因缺施教”反映的德育思路,对目前的学校德育仍有重要意义。  首先,吴俊升的“品格论”丰富了“德育目标”理论,提升了我们的德育理论水平,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德育目标。学校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这已为广大德育工知晓。然而,我们对此了解并不深入。什么是品格?品格是如何形成的?教育形成品格是否可能?品格由哪些要素构成?品格有哪些类型?每一类型的品格各有什么特征?我们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这一系列问题足以难住我们。而品格知识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具体、准确地把握德

6、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因此缺乏针对性。而吴俊升的“品格论”为我们系统地提供了这些德育理论知识,有利于我们提高德育理论水平,从而更精准地把握德育目标,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其次,吴俊升的“品格论”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目前德育工作的现状,明确德育工作的重心。既然“培养优良品格”是学校德育的最终目标,那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应该围绕着“学生品格的培养”开展。然而,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并非如此。1.学校德育部门以“晨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学校德育工作。晨会包括“升旗仪式”和“值周领导训话”。“讲座”大多针对特定的事项而开展。学校德育部门的德育工作,除了“升旗仪式”具有“培养学生

7、品格”的特征外,其他大多针对具体事项而开展,“日常事务管理”痕迹明显。2.班主任在学校德育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班主任除了要进行班级管理外,还要承担日常教学工作。班主任花在“学生德育”的时间并不多。因此,班主任难以围绕“培养学生品格”开展工作。3.德育教师的工作重心也不是“学生品格的培养”。现实中,不少学校将德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上,追求“学生着装、发型的规范统一”“良好的教学秩序”“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认同”等直接目标的实现。诚然,这些直接目标的实现非常必要。但众多德育工忙于追求直接目标却忘记了“培养学生优良品质”这个终极目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

8、的深思。  再次,吴俊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