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

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

ID:2209827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辨证治疗带下病120例临床观察「」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冷(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治疗上夸大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清热(毒)利湿止带贯串始终。通过120例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为95%。  「」带下病;虚冷病;湿热型;疗效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妇女的带下古人分为五色,即:赤、青、黄、白、黑及五色带。临床上最常见的为黄、白带。笔者自2002年以来运用中医辨证为虚冷(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中药治疗120例,疗效满足,现简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发病年龄1

2、5~20岁10例,20~45岁75例,45岁以上35例。120例患者中,已婚已育70例,已婚未育38例,未婚未育12例,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60岁,以25~45岁已婚中年妇女居多。农村妇女75例,城镇妇女45例。  1.2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大多数经妇科检查,白带涂片镜检排除滴虫、霉菌性***炎。  1.3诊断和病例纳进标准  本病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药治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内、外、妇、儿科诊断疗效标准“带下有色、质、气味等改变,可伴有腰酸腿软,小腹坠胀等症状者”进行诊断。临床表现如下:(1)虚冷(脾肾阳虚)型:带下量多、发白、质清稀或粘稠无臭味,淋漓不断,面浮、脘闷纳呆,

3、腰酸软,疲惫肢重,少腹冷感,或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2)湿热(毒)型:带下量多,色黄如茶叶,或赤白相兼粘稠,气味秽臭,或阴痒,阴中灼热不适,脘闷胁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厚腻,脉濡数或弦数。  符合以上诊断辨证分型标准,并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及全身性疾病所致带下病患者,均可为本病观察对象,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1.4治疗方法  (1)虚冷(脾肾阳虚)型治则: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方用完带汤加减(付青主女科),药物组成:党参、山药、白术、苍术、白芍、柴胡、车前子、荆芥穗、甘草、菟丝子、熟地、续断。如白带日久滑脱不尽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2)湿热(

4、毒)型,治则:清热(毒)利湿,方用加减逍远散加味(付青主女科),方药:柴胡、白芍、茯苓、陈皮、栀子、甘草、黄柏、泽泻、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如白带夹有血丝或淋漓不尽者加茜草炭、仙鹤草、益母草。  1.5治疗标准  治愈:停药后白带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妇科检查炎症消除。显效:全身症状和妇科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全身症状减轻。无效:无改善。  1.6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治愈50例,占42%;显效65例,占54%;无效5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2治验举例  患者,女,30岁,农民,2003年5月16日初诊,主诉:带下量增多2个月。病史:2个月来带下量较以往明

5、显增多,色黄、质粘稠,时有秽气味,因忙于农活未治疗,近日来病症加重,难以忍受故前来求治,伴见脘闷胁胀,口苦纳呆,小便短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月经史,15岁430天,经量中等。末次月经,2003年5月6日~5月9日。婚育史,22岁结婚孕3产1.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通畅,黏膜充血,内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无异常,白带涂片镜检,脓细胞(),清洁度Ⅳ°。西医诊断:***炎、宫颈炎。中医诊断:带下病,肝热脾湿证。治则:清肝泄热、健脾除湿,方用加减逍远散加味,药物:柴胡、白芍、茯苓、栀子各15g,茵陈18g,车前子18g,

6、黄柏12g,陈皮12g,泽泻12g,甘草5g.治疗经过:服药3剂,1周后复诊,带下量明显减少,脘闷胁胀、口苦纳差、小便短数症状有所缓解,续以上方加香附、砂仁、厚朴、枳壳,服药3剂后复诊,悉诸症状已除,病愈,继服2剂以巩固疗效。  3心得  带下病属现代医学妇科***炎、宫颈炎、盆腔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等,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妇女的心身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祖国医学以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感“湿”毒,邪气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带损伤、带脉失约;或脾湿内停,肾虚气化***,肝郁化火及冲任所致。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本病的核心机制。  湿邪侵害人体,引起白带量

7、增多后,随着病位脏腑功能的情况向冷或向热转化,当脾肾阳气不足时,湿从冷化则为虚冷湿(脾肾阳虚)型白带;湿蕴结于肝,肝郁气滞日久化热,则为湿热(毒)型白带。病例中患者因肝郁化热,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湿聚不化,肝热脾湿胶结累及冲任二脉,故而出现上述系列病症。方用加减逍远散加味,清肝泄热、健脾除湿。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渗湿,黄柏、茵陈、栀子清热利湿,陈皮、甘草理气和中,各适其从,使热邪得解,湿邪得除,即达愈疾之目的。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120例,并结合全身症状和局部体征运用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