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

ID:22096162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7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_第1页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_第2页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_第3页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_第4页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宗教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处境和人的归宿问题。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认为,宗教“是一种生活的情感,亦为一种宇宙的神秘而壮肃宏巍的感觉,生命安全的探索,所以满足人类最深的精神本能。宗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众百姓和知识分子长期体验、思考和探索而形成的一整套观念,它对人类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积淀为稳定或超稳定的文化心理因素,隐含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之中。一方面,作为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宗教的根本精神常常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的过渡和沉淀,表现为对人类

2、的终极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另一方面,宗教文化的渗透,在有形无形中也丰富了文学的精神内涵,提升了文学的艺术境界,文学愈是向内回复自身,便愈是在更高层次上与宗教相邻。虽然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但宗教文化与中国文学历来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闻一多认为中国文学曾先后两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它们分别为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事实上,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们曾留下许多有影响的宗教文化散文,如郁达夫的《花坞》、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郑振铎的;(大佛寺》、老舍的《宗月大师》等。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当代文学中

3、,宗教文化仍然影响深远,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当代文学的宗教意识要强于大陆当代文学。随着台湾工业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人陷入了深重的精神困境,宗教文化对于身处物化潮流中心灵疲惫、精神压抑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副清凉的精神解毒剂。在台湾散文创作中具有宗教文化意识的作家为数不少,而其中女性作家占据多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现象。在台湾当代女性散文作家中,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怀有某种宗教信仰或宗教文化意识,张秀亚、张晓风、杏林子有明显的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信仰;谢冰莹、简缜对佛教有着深刻的钻研和习染;琦君和三毛、黄静

4、雅则对佛教和基督教心有所系;而儒家的教义更是被台湾散文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汲取引用。至于将某种宗教文化或准宗教文化色彩引入散文创作,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基调或创造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者,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六十年来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秉承了五四文学精神,多样化地展示着对人生的宗教性体验,在几代女作家文字苦苦追索的背后,始终潜流着一股摒弃尘世、寻求救赎的精神力量,创作主体的心灵质量和散文的价值向度始终基于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怀,她们对女性自身乃至人类生命安全的探索和询问,赋予了女性散文更多的知性光辉,正是这种宽广的宗

5、教视野和深刻的宗教文化意识构成了台湾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不过,本文所论及的散文作品并不包括以宣传某种宗教教义或以反映某种宗教生活为题材内容的纯粹的宗教文学。台湾当代女性散文所蕴含的宗教文化意识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一、中国传统的准宗教化的儒家精神以及被赋予了儒家刚健有为色彩的佛教教义长期以来,儒、佛、道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主体,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中,并形成一种超稳态的心理结构,甚至成为很多中国人的宗教或准宗教信仰。首先,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统摄中国人

6、的意识形态数千年。作为一种非宗教性的文化流脉,儒家文化历久不衰,表现出极其强韧的生命力。辜鸿铭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对于宗教的需要,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儒家的哲学和伦理体系,是这种人类社会与文明的综合体儒学取代了宗教。人们说儒学不是宗教,的确,儒学不是欧洲人通常所指的那种宗教。但是,我认为儒学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此。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13虽然儒家文化在五四时期受到猛烈冲击,但随着西方工业文明负面的曰益暴露,儒学的合理成分日显彰着。近六十年来,为了抵御席卷而来的西方工业文明的负面冲

7、击,为了在心理失衡中寻求稳定、在精神失落时找到支柱,儒家学说中的家庭亲情伦理观是台湾女性散文津津乐道的一个主题。在台湾,女作家抒写的亲情散文蔚为大观,这正是作家用以化解现代人的疏离、冷漠甚至敌意的灵药。如果说,基督教等教堂宗教其感染力的源泉是对上帝的爱的话,那么儒教,作为中国的准宗教,它的感染力来自对父母的爱。因为孝亲观念,是儒家道德的本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许多台湾散文家的笔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张秀亚、钟梅音、林海音等老一辈台湾闺秀作家,就在委婉的笔致中抒写母女情长。六七十年代的琦君、罗兰、胡品

8、清,八九十年代的张晓风、林文月等作家,把散文作为亲情的载体,鲜明地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学传统精神。这里要提到的是被誉为最有中国风味的作家琦君。琦君早年毕业于教会学校三江大学,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服膺博爱、宽恕的精神,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同时由于家庭的影响,她又笃信佛教,善于“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在创作中弘扬爱的精神,注重人格道德力量,形成了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美学风格。特别是以童年生活和故土为题材的散文,充满中国特有的浓厚的伦理色彩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