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

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

ID:2209359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_第1页
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_第2页
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_第3页
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_第4页
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和声学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它与钢琴伴奏、曲式、复调等多种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往的和声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根据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范教学应该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门学科教学都应该重视实践和应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给和声课程建设带来新的要求,如何将和声理论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是高师和声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应用型和声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1高师和声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过于学院派  

2、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但是目前高师的和声教学太过于注重理论传授,难度大,很多都是按照作曲方面的专业人才模式培养。和声课程是所有作曲技术课程中最难的一门课程,师范专业学生本身基础不好,纯理论化的和声教学,大多都是纸上谈兵,而且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学的很透彻,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和声毫无用处。另外,在师资上,师范院校不像专业音乐学院师资多,学生少,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和个别辅导,师范院校师资参差不齐学生多,无法使教学做到专业化,所以高师的和声教学应该不同于音乐学院和声理论

3、课教学,它应该有自身的教学特点,不能走学院化的道路。  1.2教学内容单调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将来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担负起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还要能组织学校的各大小文艺活动和节目排练,学生将来所接触的音乐范围很广,民族、现代音乐都会有。但是目前高师和声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大多局限于传统和声的范围之内,学生对近现代和声、民族性和声以及应用性和声知之甚少,许多学生虽然学了四部和声的写作,但真正应用到创作、编曲、配伴奏时,却是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1.3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4、几十年来和声学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教学活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然后练习,完成作业,这套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师的和声教学自我封闭,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偏重理论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高师和声理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2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和声教学模式  2.1增减现有和声教学内容  和声教学内容的设定,既要考虑课程知识结构的相对完

5、整性,又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既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和声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和声学理论的运用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觉审美能力,又要培养学生通过丰富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中特定社会内容的理解力。因此,和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紧密结合整体课程规划,做到纵向渗透、横向关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协同作战的威力,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知识点上既要有传统和声,也要有民族和声和近现代和声内容,既要有理论讲授也要有实践练习。  2.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五线谱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高师应用型人才培养

6、的需要,现在很多高校都配置了电子合成器等数字化的先进教学设备。和声课程完全可以依托这些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多媒体和数码合成器结合教学,让学生更加逼真的听到和声音响效果。另外教学形式上不要紧限于老师讲授引导,应该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在数码钢琴上编配实践,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3把和声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和声教学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和声应用能力。从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作品分析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全面的应用能力。  和声的听觉与和声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键盘和声的

7、实际感知来训练学生,把和声理论的逻辑性与音响效果的形象感有机的统一起来是建立正确和声思维的方式。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予以保证。在教学程序中突出弹奏与和声听觉感受,运用和声音型旋律配弹来提高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和声写作能力时应该在传统的四部和声编配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进行伴奏写作和合唱歌曲的写作。这两项训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实用的,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伴奏和合唱是经常要用到的,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两项应用技能,在今后的中小学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信手拈来。  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和声理论基础上的

8、,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和声理论知识,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完整全面的分析。和声分析能力的提高也就是分析方法的掌握。在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于作品宏观分析方法,即作品的和声风格、曲式结构、调性布局等方面的分析;二是对作品的微观分析,即作品中的和弦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