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

ID:22091599

大小:5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_第1页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_第2页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_第3页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_第4页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告委托单位*****委托编号2008TCOR004工程名称*****工程地点*****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结构型式框架桩基类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0-C25设计桩端持力层强风化花岗岩桩径(mm)500桩长(m)10~15m左右总桩数20根检测桩数8根检测方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目的基桩完整性检验仪器KON-PIT(N)反射波基桩动测仪检测日期※※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

2、6-2003检测结论本次共对8根基桩完整性进行了检测,其中:Ⅰ类桩共5根,占所测桩数62.50%;Ⅱ类桩共3根,占所测桩数37.50%;Ⅲ类桩共0根,占所测桩数0.00%;Ⅳ类桩共0根,占所测桩数0.00%。备注批准:审核:校核:主检: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由*****单位承建。该工程桩基础全部为钻孔灌注桩,共计8根,设计桩径为500mm,于※※年※※月※※日浇注。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受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的委托,对该工程基础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了检测,

3、受检桩编号为1、8、17、12、20、10、16、13,共8根。二、地质情况拟建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1)杂填土:稍湿,松散,层厚1.10~4.6m。(2)淤泥:饱和,流塑,厚度1.30~4.2m。(3)残积砂质粘性土:湿,可塑~坚硬,层厚2.20~8.60m。(3)-1强风化花岗岩:为花岗岩风化残留球状风化体,呈散体状、碎块状,厚度3.80~7.00m。(4)全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散体状构造,厚度3.00~18.80m。(5)-1强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散体状构造,最大揭露厚度1.50~23.20m。(

4、5)-2强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碎块状构造,最大揭露厚度0.50~15.20m。(6)中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清晰,裂隙不发育,最大揭露厚度9.20m。三、反射波测桩的基本原理反射波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反射波法测桩的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其基本原理为:用锤激励桩头,所产生的应力波将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波阻抗界面,将产生声波的反射和透射。应力波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波阻抗的大小。由波动理论可知

5、,当应力波遇到断裂、离析、缩颈及扩底时,由于波阻抗变小,反射波与入射波初动相位同相;当应力波遇到扩颈、扩底时,波阻抗变大,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初动相位反相。结合振幅大小、波速高低、反射波到达时间等可对桩的完整性、缺陷程度、位置等作出综合判断。桩身长度根据下列公式计算:L=式中,L为桩身长度,Vp为应力波传播速度,T为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四、资料分析与结果本次共对2根桩进行了低应变法检测。其结果详见附表,各试桩的实测信号曲线见附图。桩身完整性分类为:(1)Ⅰ类桩(完好桩):桩身连续性好,桩身规则,混凝土结构密实,桩体无缺

6、陷存在,在时域波形上表现为曲线规整、圆滑、无异常信号迭加。(2)Ⅱ类桩(一般桩):相对完好桩而言,桩身规则性略有差异,反映在时域波形上则有轻微异常信号迭加,波形不甚圆滑,说明桩身局部存在轻微的离析、缩颈、扩颈等缺陷,但整体尚好。(3)Ⅲ类桩(缺陷桩):反映在时域曲线上畸变较大,桩底反射信号不清楚,难以辩认。说明桩身存在局部缩颈、夹泥、离析等缺陷。这类桩对单桩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4)Ⅳ类桩(严重缺陷桩):反映在时域曲线上严重畸变,无桩底反射信号,桩间反射信号较强,桩身存在严重缩颈、离析、夹泥、断

7、裂等缺陷。基桩检测成果报告表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序号桩号桩径m桩长m波速m/s桩身结构完整性描述类别备注11#0.514.303236桩身完整Ⅰ类28#0.514.403624桩身完整Ⅰ类317#0.515.203359桩身完整Ⅰ类412#0.511.703387距桩顶6.4m左右缩颈Ⅱ类520#0.512.203398桩身完整Ⅰ类616#0.514.403207桩身完整Ⅰ类710#0.515.503212距桩顶8.3m左右缩颈Ⅱ类813#0.515.503411距桩顶12.4m左右缩颈Ⅱ类低应变

8、法检测结果:Ⅰ类桩共5根,占所测桩数62.50%;Ⅱ类桩共3根,占所测桩数37.50%;Ⅲ类桩共0根,占所测桩数0.00%;Ⅳ类桩共0根,占所测桩数0.00%。五、波形图见附图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专业资料整理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