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ID:2208763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_第1页
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_第2页
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_第3页
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_第4页
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这篇思想哲学论文《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由X友提供或论文中国于X络搜集整理,回原所有。您同时按下键盘的D和Ctrl,即可免费收躲《儒家“社会***”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性论文》追求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社会理想。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存在这方面的宝贵思想资源。不过比较起来,中国古代的此类资源似乎更为丰富。雅斯贝尔斯以为,人们类社会曾存在一个理性觉醒的“轴心时代”,中国年龄战国时期大约就是这样的时代。这是一个产生中华文化原典、奠定中华民族心理结构的伟大时代。有关“社会***”的系统思想,就在此间产生,并

2、对后代影响深远。当时有巨大影响的几大学派如儒、道、墨等,都有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而儒家的论述则犹为突出。雅斯贝尔斯曾指出:“人类依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创造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奔腾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烧起火焰。”[1]这也许有点过于夸张。但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儒家有关“社会***”的思想,确实值得人们重新回顾,予以改造,为构建当代***社会服务。一、“社会***”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思想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年龄战国时期,有关“社会***”的思想理论纷纷提出也决非偶然。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处于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时期,用今天时髦的术语来说,

3、是出于“社会转型期”。所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所谓“礼崩乐坏”,所谓“处士横议”,都反映了这一变动。“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记·乐论》)。“礼崩乐坏”,就是指旧的社会秩序日渐崩塌,新的社会秩序暂时又难以建立并稳定下来。这个大变动的核心,则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各个社会阶级、阶层,乃至阶级和阶层内部,都在拼力争夺自己的利益。由此便造成利益冲突加剧,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的平安和安宁感丧失。于是,各学派的思想家们便从各自的阶级态度和社会理想出发,纷纷提出化解方案,“社会***”思想便油然而生。中国历史已反复证实,在利益格式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时代很少夸大“***”,

4、而在利益分化和社会矛盾加剧的时期,便多有有关“***”的呼吁。明了此点十分重要,它将提醒人们,切勿将“社会***”的达成仅仅寄看于宣传这种社会理想,而应注目于解决实际社会新题目,尤其是利益分配新题目。2005年7月18日,“2005年夏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在京揭晓,“社会***”列居首位[2]。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又在21世纪初期,重新关注“社会***”新题目呢?这是由于,中国社会又处于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甚至有人称之为是一次社会“革命”。到本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改革进进关键时期,利益分化加剧,社会冲突激化,社会不***因素明显增加。于2005

5、年出版的《断裂和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一书就以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多数中国人(大约2/3)都具有阶级利益冲突意识”(283页);“人们的社会满足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向”,以为“不太好”、“很不好”的人明显增加(319、320页)[3]。这就不仅削弱了民众的平安、安宁感和幸福感,甚至也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平安。几千年前,孟子就说过:“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曼库尔•奥尔森则指出:“再分配新题目上的意见分歧加上由此而引起的政局上可能的多变于和不稳定,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失控”[4]。和此同时,改革开放三十

6、年的熏陶,也使公众的***、同等意识大大增强,人们迫切希看建立一个更加***、同等的***社会。以上正反两种社会因素,正是“社会***”新题目受到重视的社会条件。正是在这一历史情势下,于2004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主张。随之,人文社科界有关“社会***”的探究和讨论便日渐红火,对传统文化相关资源的发掘也陆续展开。这就是各界重新思考儒家“社会***”思想的时代背景。二、儒家“社会***”思想的确当代价值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社会***”思想十分丰富,其中某些内容,对今人仍有鉴戒价值。笔者仅就如下几点,略事

7、论述:1、“和而不同”——社会***的哲学基础《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在接受郑桓公政治咨询时,曾以周幽王的政治弊端作为鉴戒。他批评幽王“往和而取同”,“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接着说了一段颇富哲理意味的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回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这实际上就是夸大了事物的多样同一。各种不同的元素、事物,相互联结、功能,才构成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种思想,既符合唯物论,也符合辩证法。他完全可以充当“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此相类似的思想还不一而足。诸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斩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