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83027
大小:110.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7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 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 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前1046--前771)1、 分
2、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 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体
3、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1、 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
4、,诸候竞争,各国变法。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 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2、 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 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3、 地方:郡县制。皇帝任命郡县官员。郡县乡里4、 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5、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三、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隋唐:三
5、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中唐设枢密院二、 元朝:一省制既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三选官制度秦和汉初基本沿袭西周以来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汉武帝时代军功爵制不适合和平年代的需要,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举荐和征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到唐代日益完善意义:为不具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日益成熟,为官僚体制提供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四监察与谏议监察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设十三州刺
6、史明清达到高峰有都察院,设监察御史谏议隋唐的门下省,宋代的谏院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低效现象,但作为常设的制度可整顿吏治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总评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需要(非此不足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吸纳新生力量保持基础稳固,这两个方面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西汉1、
7、王国问题出现:西汉初年,郡国并行 2、 解决:A汉景帝:削藩、平叛、废权B汉武帝:设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 3、影响——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后周改革—陈桥兵变—北宋建立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收精兵:禁军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