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76618
大小:76.38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27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以学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2.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倡议、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3.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
2、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教学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具:媒体各种风格的范画(或图片)石膏体学生准备:绘画铅笔素描纸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调试媒体及课件、物品准备;2、检查学生用具;3、组织教学。二、导入目标:1、范画、名画欣赏(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与感受)2、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光的照射使物体形成明暗色调。3、明暗变化的规律:A、光源的强弱及远近不同,明暗色
3、调不同;B、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的色调不同;C、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受不同,明暗色调不同;D、物体本身的色彩、肌理、质感不同,明暗色调不同;E、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即亮面(明部)、灰面(半明部)、暗面(暗部)五调子:即在三大面的基础上,细分为亮面(明部,包括高光)、灰面(半明部或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暗面(暗部)、反光和投影。5、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整体-------------------局部----------------整体6、素描使用的媒材
4、:A、固体材料:笔、纸B、液体材料:水墨、水彩C、辅助材料:画架、画板7、明暗素描的表现技法:A、基本技法:竖排线、横排线、对角线、随意线、交叉线、斑点、块面。(教师示范)48B、薄涂技法:淡彩画法C、水墨技法D、拼贴技法E、版画技法F、电脑技法G、综合技法8、作画步骤:(教师选一物体示范)A、确定物象B、反复叠印,留出空间想象、创造C、完成平面形象的组合、设计D、利用明暗变化,画出空间立体关系板书设计: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一)、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1.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2.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
5、,明暗色调不同。3.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二)、明暗的表现方法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三、学生实践:指定某一物象让学生尝试体验四、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并适当帮助学生掌握要领。课后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效果还可以。 教学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
6、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第二课课题:寻找美的踪迹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48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具
7、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课件内容: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2、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4、肌理图片的欣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二)新授1、请学生欣赏长城
8、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