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7038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偶然性还是必然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偶然性还是必然性:彭慕兰教授的《大分流》指出,英国在大分流中胜出,主要是因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开发以及优越的煤矿位置,是偶然性因素的结果。笔者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大分流》对规范性认识的冲击以及中西比较研究的推进。 关键词:大分流;偶然性;必然性;规范性认识 :I06:A:1005-5312(2011)20-0017-01 在过去的近代史研究中,西欧的发展道路一向被认为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这一发展道路以英国经验为基础,形成了近代化的“英国模式”。然而彭慕兰教授的研究却表明,英国的近代化过程并不存在什么模
2、式,是偶然的结果。《大分流》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学界的轰动,该书于2001年获得美国历史研究学会的费正清奖和世界历史学会年度奖。 本文仅针对几个点对《大分流》进行评述:第一,由英国来引导大分流是历史的偶然性还是必然性?这是通过对一连串的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最后得出结论。第二,《大分流》掀起一场经济史界的规范性认识危机,为经济史的研究提出新的见解,打破原来的即成认识。 一、英格兰真有可能成为江南? 在《大分流》中,彭慕兰教授一开始便提出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问题“英格兰为什么没有成为江南?”那么我们也从这个问题入手,看看英格兰是否真有可能成为
3、江南。工业革命前夕,中国与西欧都遇到了同样严重的问题。人口的增长达到了前工业供养能力的顶峰,消费的巨大增长造成生态环境的绝境使经济的发展面临瓶颈。“要使一场工业革命发生并持续下去,或者即使是为了原始工业的增长能持续得更长久,就必须在某些地方找到燃料、纤维或许还有食物的巨大的横财。”煤和新大陆的输入明显减少了英格兰用自己的土地生产或从欧洲输入燃料和纤维的必要性。但是,如果欧洲也没有发这笔“横财”呢?历史研究中最怕遇到“如果”,但它对历史学者却有着永恒的魅力。彭慕兰教授在文中,也做出了类似的假设。“如果不是新工业品的输入最终挽救了它,在不把
4、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土地的情况下,英格兰可能连维持其产量都困难。” 这样看来,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在解决燃料、纤维、食物的问题上中国和西欧如果采取相同的解决方式——增加单位土地的劳动投入,那么英格兰就真有可能成为江南。(是否真的如此,下面将解答。)我们再进一步设想,“江南道路”是否可能具有普遍性? 二、模式和道路问题 在工业化之前的发展中中国和西欧同样都是工业变革的可能场所——拥有比较稠密的人口、高产的农业、广泛而成熟的商业和广泛的手工业行业。然而为什么英国创立了“英国模式”,中国最发达的江南区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江南道路”。让我们
5、先来了解一下模式与道路问题。英国模式是指在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折的经验模式,其核心是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经济变革。对于“工业革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迪安(PhilisDean)指出,“工业革命一词,一般用来指复杂的经济变革。这些变革蕴含在生产力低下、经济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的、传统的、工业前经济向人均产量和生活水平相对提高,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现代工业化发展的转变过程。”它是社会的扩大再生产(煤铁是前提)。再看一下“江南道路”实质是一种由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的“斯密型成长”。在这种成长中,经济总量和劳动生产率都得到提高,但技术变化不大,
6、成长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它仅是一种以简单再生产为主的社会再生产。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大分流的具体表现。 三、分流前的重大抉择 在前工业化时期,土地是发展所需的燃料、纤维、以及食物的,但是随着人口扩大和人均消费的增长,各个发展区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这样的生态瓶颈:森林采伐过度,土壤肥力下降,洪涝灾害增多,土地密集型产品短缺。这是对工业发展最致命的生态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维持经济的增长,有不少方案被提出:远距离贸易,新燃料或更有效的肥料的发现利用,增加单位土地的劳动力投入以及暴力掠夺。(根据各地的特殊性,应该还有更多解决方案,但这
7、些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意义。)由于当时条件下的运输成本问题以及“外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条件限制,远距离贸易并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而新燃料和肥料的发现利用更是需要特殊的自然禀赋,可遇而不可得。彭慕兰教授不止一次在文中指出,在16到18世纪很多时间中失业和就业不足都是经常困扰欧洲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劳动力投入到土地上是机会成本较低的选择,而暴力掠夺面临着高风险。所以选择把劳动力投入到土地上来解决土地限制问题是一种倾向性选择,也是后来的“江南选择”。英国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那么到底是不同地区的经济中早就埋下了分流的种子,还是仅仅因为关
8、键道路上的不同选择? 四、偶然性还是必然性? 前面已经提到工业革命的实质是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其要求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比例。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煤铁大量生产,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是必要条件,因此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