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概况导游词

河南概况导游词

ID:22057180

大小:346.82 KB

页数:85页

时间:2018-10-26

河南概况导游词_第1页
河南概况导游词_第2页
河南概况导游词_第3页
河南概况导游词_第4页
河南概况导游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概况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一)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和北宋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之一。洛阳、开封以及安阳都曾是著名的古都,商代在河南建都,后来迁到“殷”(安阳),以后许多朝代在洛阳建都。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河南是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发祥地。在这里,已经发现的许多古文化遗址,都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一大批名胜古迹。中国的“八大古都”包括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由于中原地

2、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南不仅历史文物古迹多,而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做得非常好,2005年河南率先举办了“文化遗产日”,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说,看中国100年历史到上海;500年历史到北京;2000年历史到西安;5000年历史到河南。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有3个,即:殷商古都

3、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以及近现代的李季、冯友兰、姚雪垠、李准等。从新石器时代在河南就有仰韶文化遗址,登封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二里头文化。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安阳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

4、为安阳。变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在八大古都中,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安阳是具有3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市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历时273年,成为商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之后又有曹魏、后赵、前燕、东魏、冉魏、北齐先后在今安阳北郊的邺城建都。另外,它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

5、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还有,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

6、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安阳市古代居"天下之中",依山傍水,气候宜人,交通方便,地势优良。早在旧石器时代,安阳就成了我们祖先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在安阳县的小南海,发现了两万年前的原始人洞穴遗址,出土石器七千多件,还有动物骨骼化石和灰烬等。这是中原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被郭沫若命名为小南海文化。   在安阳市区的后岗,发掘有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三层文化:下层是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彩陶文化;中层是距今四千年前的龙山黑陶文化;上层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小屯白陶文化。在这里发现了仰韶、龙山、小

7、屯的地层堆积先后叠压关系,最初解决了仰韶在先、龙山居中、小屯在后的历史顺序问题安阳殷墟位于安阳市小屯村以及周围的部分地区,是中国商代晚期都城的遗址,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资料考证的,并通过甲骨文以及考古挖掘所证实了的古代都城遗迹,其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中国的商代自盘庚至帝辛即“纣”,在此建都长达273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是可以确定准确地区的最早的都城。殷墟散布于安阳洹河的南北两岸,至今已发掘的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以及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等众多历史遗迹,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以上。作为商代晚期的国都,殷墟依托

8、洹河,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以宫殿宗庙区为中心的环形、分层、放射状分布的总体规划形式,体现出了一个高度繁荣都城的宏大气派。濒河而建的殷墟宫殿建筑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形制多样,对中国古代的宫殿宗庙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宗族为单位的民居,成片分布,并铺设了陶制排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