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课件

ID:22050567

大小:542.4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6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课件_第1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课件_第2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课件_第3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课件_第4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主讲人:张春霞目录一、液体外渗二、液体外渗的相关因素三、临床症状四、外渗的诊断五、外渗的分类及机制六、药物外渗的处理七、外渗的预防八、总结液体外渗1、什么叫液体外渗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许多高渗液体渗出也可以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损伤,但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外渗所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是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处理的重点。一般外渗性损伤通过保守治疗通常可以自愈,但是外渗导致的潜在后遗症有事不可低估的。外渗损伤可导致疤痕组织的

2、形成,组织坏死,皮肤组织缺损,关节畸形和挛缩。液体外渗的相关因素1.钢质穿刺针/导管材料过硬穿透血管后壁2.固定不良,导管滑出血管之皮下3.老龄患者皮肤失去弹性,皮下组织松弛,致使固定不良,导管反复移动,穿刺点变大4.关节部位穿刺5.过度活动,6.药物刺激性(发疱性和强刺激性药物)栓塞形成,导致液体从穿刺点溢出7.穿刺点上段存在原有的穿刺点液体外渗的相关因素8.穿刺点静脉在深层并且皮肤皮下脂肪松弛9.无法早判断渗出的出10.输液泵的应用11.新生儿及婴幼儿:新生儿由于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

3、,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由于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液体外渗的相关因素12.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13.药物因素及技术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护理技

4、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没有及时巡视静脉通道;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使用钢针,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14.疾病因素: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力衰竭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临床症状1.触痛、肿胀2.皮肤紧绷、发亮3.穿刺部位或末梢温度偏低4.无回血或浅粉

5、色回血5.穿刺点渗液外渗的诊断药物外渗的诊断不难,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穿刺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红斑以及检查静脉通路有无回血现象。部分病人可不出现上述症状,首次出现的是皮肤组织已受损伤的体征即使外渗是轻微的、短暂的局部刺激,病人可能感觉并不明显,但组织坏死和皮肤溃疡仍可发生,严重时可丧失肢体功能。对于中心静脉插管输液的病人,除上述情况外,只要出现液体流速变慢,穿刺同侧胸痛均应考虑药物外渗。不管什么时候发生外渗,都应做好记录和评估。护理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静脉输注通路的部位,针头大小,估计外渗药物的量,穿刺局部外观描述,处理手段和病人的感受,摄照片以备档。外渗的分类及机制1

6、.外渗分为:发疱类化疗药物外渗、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和非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1)发泡性化疗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春新碱、诺维本、托马克等、蓖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及丝裂霉素等,一旦渗入血管外,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2)刺激性化疗药物可引起轻度组织炎症和疼痛,不可导致皮下及组织坏死,如氮烯咪胺(DTIC)和足叶乙甙(VP-16)等。(3)非刺激性药物对皮肤及组织无明显的刺激,如5-氟脲嘧啶(5-Fu)、顺铂(DDP)、甲氨喋呤(MTX)等。但也应引起注意外渗的分类及机制2.外渗的机制:血管受到药物

7、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静压增高;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药物外渗的处理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要保持镇静,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药物以3~5ml为宜,还要沿血管走行观察和了解血管情况。(1)立即行局部封闭。常用封闭药物为0.5%的利多卡因5~10ml加氟美松5mg环形封闭或150u/ml的透明质酸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