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43668
大小:113.2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6
《河南省信阳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阳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川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登,不破损。第丨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1986年莫言小说《红高梁》的发表可谓轰动了整个文坛,莫言因
2、此而成为评论界的热门话题,小说《红高粱》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然而,以往的研究对该部小说文学价值的认识往往聚焦于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坛形成的冲击波,认为莫言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福克纳的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以往的批评界之所以如此评价该小说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与1985年以后大量西方文学涌入中国文坛,形成整个文坛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这一文学大背景密切相关。其实,如果我们重返小说生产的历史现场,沉潜到历史深处,重新触摸那段真实的历史,就会情不自禁地佩服莫言敢于挑战权
3、威的胆识与魄力。就文本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经典性因素以及20世纪80年代初期读者的阅读期待来看,以往的批评更多关注的是小说对生命意识的极度张扬,对民族精神内核的渲染以及小说在艺术上对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吸纳和扬弃,对于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学经典的社会学、历史学因素却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忽视。通过重读经典作品《红高粱》,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之所以能够在文坛掀起一股具有震荡效应的红高粱旋风,除了小说自身所具备的独创性,也与文革结束后读者的阅读期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家莫言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对十七年走红的红色经典的彻底颠覆。他在创作时,依据发生在家乡的一个真实的战争故事进行大胆地想象,
4、一改文革前的军事文学多是再现战争过程的传统写法,而注重表现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的脉动。同时,小说打破了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只注重塑造正面英雄形象的传统书写模式,不仅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爱敢恨,充满着情欲和野性、非贤妻良母式的中国农村妇女戴凤莲形象,而且精心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和土匪习气,同时又具有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韧性格的抗战英雄余占鳌这一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这对于文革前已经被模式化的军事题材小说,无疑是一种新的突破;对于长期经受文革思想禁锢的国人来说,他们能够在新时期初期读到这种具备另类因素的新型军事題材小说,无疑会获得一种心灵释放的阅读快感。因此,小说能
5、够引起轰动,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学经典,与当时广大读者的心态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丝丝缕缕的联系。正如莫言本人坦言:为什么这样一部写历史、写战争的小说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我认为这部作品恰好表迗了当时中国人一种共同的心态,在长时期的个人自由受到压抑之后,《红高粱》张扬了个性解放的精神一一敢说、敢想、敢做。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创作的社会意义,也没有想到老百姓会需要这样一种东西,如果现在写一篇《红高粱》,哪怕你写得再野几倍,也不会有什么反响。现在的读者,还有什么没有读过?所以,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一样,每部作品也都有自己的命运。当然,这或许是莫言的自谦之辞。不过,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一种信
6、息:小说《红高粱》充其量只是1980年代那一特定时代语境下产生的一个时代经典,至于其能否成为永恒的经典,还需要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检验。(摘编自张书群《为什么重读被经典化了的作家作品》)1.下列关于《红高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一经发表,其文学价值迅速得到整个文学界的普遍认可,它被视为新吋期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B.其文学价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局限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被认为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轨迹。C.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其文学价值的认知,与当时整个文坛文学审美观念受丙方文学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有关。D.它一问世就产生轰动效应,但最终充其量也只是1980年
7、代那一特定时代语境下产生的一个时代的特殊经典。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莫言挑战权威的胆识和魄力,表现在他对十七年走红的红色经典的彻底颠覆,尽管这一颠覆可能并不是自觉的。B.《红高粱》闷世后,也一度遭到批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小说极度张扬生命意识,渲染民族精祌内核。C.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红高粱》文学价值的认知有片而性,其屮对作品体现出来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因素有所忽视。D.《红高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无论是戴凤莲还是余占鳌都不同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