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36049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整理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进而认识汉、唐、明等朝开国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与这些王朝日后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比较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
2、的特征,学会归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整理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进而认识汉、唐、明等
3、朝开国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与这些王朝日后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比较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特征,学会归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4、1.通过整理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进而认识汉、唐、明等朝开国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与这些王朝日后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比较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特征,学会归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通过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朱元璋在明朝开国时期的有关史实,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经济恢复和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是国家强盛的基本要素。认同专制皇权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明
5、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难点:如何评价朱元璋? 三、教学过程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请大家阅读本单元序言,思考: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哪些信息? 明清两朝是大一统的王朝,主要体现在:政治的大一统,君主专制的极盛;经济的大一统,经济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的繁盛;疆域的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思想的大一统,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文化的大一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对外的大一统,从海禁逐步走向闭关……这一切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社会特征。 内因:一是明朝是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清朝是满族入关建立的王朝,为了加强巩固统治的需要;
6、二是明清处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后期阶段,体现出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外因,自明清始,世界局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体;欧美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中国世界领先的地位逐步被取代;欧美的西殖东来,从反面促使明清统治者逐步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这又进一步导致中国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拉大。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一、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南京)。 插图《朱元璋》 汉族,原名重八。安徽凤阳县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
7、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成功秘诀: (1)网罗天下名士。如:刘基、章谥、叶琛、宋濂、冯国用、冯胜等。 (2)恪守“九字方针”。“九字方针”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方针是开国功臣朱升提出的 (3)打造“铁军”。 (4)打好关键战役。如灭了在武昌称汉王的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 治国理想: (1)发展生产,阜民之财 (2)节约开支,省民财力 (3
8、)节省工役,减轻负担 (4)宣传教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