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31874
大小:427.5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1
《二战后日本产业结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战后日本的产业及产业结构三次经济震荡30年来日本经历了三次经济震荡,对其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1973年石油危机,二是1985年“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三是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和信息技术产业兴起。在这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相对应,日本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升级和转换。第一次产业结构转换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演进,即从以轻工业为中心转向为以重化工业为中心,在此期间经历了著名的60年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期,钢铁、电力、造船、机械、化学、汽车、石油精炼等在内的新兴重化学工业成为制造业核心;第二次转换受石油危机影响,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
2、集型产业演进,钢铁、化学、纺织在内的资源消耗巨大的材料型产业走向衰退,而能源消耗少、加工程度高附加价值高的组装加工业,如电器机械、精密机械等产业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第三次转换是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演进,电子计算机、通讯器材、广播通信、软件在内的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应指出的是,这次转换并不完全成功,信息产业并未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缺乏有力支撑,从而使得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萧条之中。产业政策恢复时期主要产业政策产业复兴政策:倾斜生产方式产业合理化政策高速发展时期主要产业政策实行充实基础产业的政策实行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实行强化支柱产业的产业政策实行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实行向技术集约化推
3、进的产业政策经济转型时期主要产业政策实行节约能源的产业政策实行加人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政策提出“科技立国”,加人科技投入,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规律根据产业结构理论,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在这个阶段里,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生产力水平低下;第二个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比重逐渐提高,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个阶段,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主要产业部门。主导和支柱产业的转换特征战后日本主导和支柱产业的演进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4、初高速增长时期,主导产业为重化学工业,包括机械、钢铁、化学等能耗高的原材料工业,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该期间,廉价石油、石化产品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引进,都为重化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石油加工、石油化学、钢铁、海上运输、造船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产业的增长能力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个阶段是从第一次石油危机至上世纪80年代中稳定增长时期,主导产业为汽车、家电等运输机械和电动机械。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以石油为主的各种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重化学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遭到了破坏,难以维系其主导地位,同时随着日本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制造业面临着转型,汽车
5、、家用电器等奢侈消费品成为增长迅速的部门。第三个阶段从上世纪80中期至今,主导产业包括通信设备、电子零部件及软件开发等在内的信息产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及泡沫经济崩溃,使日本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阶段,迫使日本产业结构再次进行调整。日元的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包括家电、汽车在内的很多制造产业开始向海外转移,国内生产失去竞争优势,信息产业后来居上,成为新的主导产业部门。日本主导产业在演进的过程中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优势的转换,主导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的重化学工业,其中化学制品、普通机械、运输机
6、械等主导产业排名的先后顺序都发生了变化。二是主导产业能否向支柱产业转化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稳定增长时期,主导产业都顺利向支柱产业演化,如高速增长期的重化学工业和稳定增长期的机械工业,但是在泡沫经济及萧条时期,并未出现新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力不足,期间制造业除电动机械、化学制品和食品外,其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日本产业结构的发展严重失衡,这也是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陷入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支柱产业的变迁历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的启示第一,注重研究和制定产业政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第三,遵循国际准则
7、,同时积极把握国际规制中的未限制领域,加快推动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正确处理人力发展战略产业与资助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五,研究产业政策要注重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同步推进。第六,加强行业法规建设,通过行业立法推进结构调整。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