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

【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

ID:22018788

大小:9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_第1页
【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_第2页
【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_第3页
【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_第4页
【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正理因明逻辑体系史】印度部分烈火实验室[烈火·巴图鲁(曳剌拔都)·索南雍仲](张兵)整理【烈火实验室】辩才无碍【烮火.巴图鲁(曳剌拔都).索南雍仲】  淘宝→http://erdn.taobao.com  视频→http://www.tudou.com/home/lhsys  空间→http://693866669.qzone.qq.com  下载→http://iask.sina.com.cn/u/1113670304/ish  博客→http://lhsys.blog.sohu.com  犼【烈火实验室】曳剌拔都.主QQ→693866669【烈火实验室】♀菩提.2

2、000人超级QQ群→109925565注:本文以巫白慧先生《印度逻辑史》一文为原本,稍做修动。【目录】【一】序【三】印度正理因明逻辑〖一〗缘起〖二〗正理一、古正理二、新正理〖三〗因明一、古因明二、新因明〖四〗量学【三】结语【一】序正理因明逻辑体系,主要包括了印度逻辑(indianlogic)、汉传佛教因明逻辑和藏传佛教因明逻辑,印度逻辑是世界古代三大传统逻辑体系之一,它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即正理论和因明。前者渊源于古代的辩论术,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二者在漫长的发展中又各自形成两个派别,即古正理论和新正理论、古因明和新因明。汉传佛教因明逻辑与藏传佛教因明逻辑,基本属于印度新因

3、明的范畴,但各自有一些新的发展。【二】印度正理因明逻辑  〖一〗缘起公元前6世纪前后,印度在政治上形成所谓“十六大国”9的割据局面。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持不同见解的宗教家和哲学家相继创立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派别,猛烈地冲击着婆罗门在思想界的世袭垄断地位同时,各教派和各学派之间,相互诘难、相互批判,形成了一种自由讨论、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约在公元前5至前3世纪,产生了一种“辩论术”,即一类“辩论守则”或“辩论范畴”。辩论术包含推理的因素,故又称“推理之学”。它是印度逻辑的萌芽形态。当时有人提出宗、因、喻、合、结、求知、疑问、能得、目的、除疑“十支说”。早期耆那教逻

4、辑学者贤臂也曾提出过另一“十支说”。这十支为:⑴、 宗 :指自己命题;⑵、释 宗:说明这指按自宗的理论而立的宗;⑶、 因 :论证命题的依据⑷、释 因:这是说明按自宗的理论而提出的论据;⑸、异 宗:即论敌命题;⑹、遮异宗:即对论敌的反命题的否定;⑺、见 边:即例证;⑻、质 疑:即对立论者的例证提出质疑;⑼、遮 疑:即排除论敌的疑虑;⑽、结 论:即立论者的命题获得成功。从信法师提出在《阿含经》中的“处”、“知”、“喻”,已经具备三支论式的形式。例如——知:当观五阴无常,如是观者为正观,喻:正观者,则生厌离,喻:厌离者,喜贪尽,喻: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处:如是比丘观五阴无常,

5、心解脱者。这里的“处”是结论(宗),“知”是小前提(因),而“喻”是大前提(同于后来“五支”或“三支”中的“喻支”),喻中又体现了一个前进式的复合三段论。这些都是《正理经》一书出现以前的逻辑范畴,它们虽然原始、粗糙,但包含着逻辑的萌芽或雏形。大乘佛教时期,三支论式的实用,也显见于大乘佛教经典中,如《圆觉经·文殊菩萨章》“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即是三支的实际运用——宗:众生无明因:妄认身心二相喻:如病目见空华

6、、第二月(同喻)或——宗:众生无明因:种种颠倒喻:如迷途之人〖二〗正理9正理论又称正理明、思辨明或辩论明。它是印度古老的逻辑学说,也是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之一(见印度哲学史)。正理论按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发展及其不同的逻辑思想特色,又可以分为古正理论和新正理论。一、古正理论它的创始人是约公元前2世纪的名叫足目的哲学家。足目从前人和同代人的逻辑思想中总结、整理出16个逻辑范畴──十六句义,并以此为提纲,写了《正理经》这一不朽的逻辑著作,为印度逻辑奠定了较为科学的基础。该书是正理论的根本经典,全书共有简短的经文530条,分为5篇,详细阐述十六句义。这十六句义为:⑴、量,指知识、

7、认识手段;⑵、所量,指认识的对象;⑶、疑、即疑惑;⑷、目的,指需要论证或反证的对象;⑸、见边,也称譬喻或实例;⑹、宗义,指自宗或本学派的哲学原则;⑺、论式,即五支推理形式;⑻、思择,或称思辨、辩驳,是提出更多的理由论证已论证的命题;⑼、决断,给立敌双方的命题和反命题下最后的判决,裁决谁是谁非;⑽、论议,由立敌双方各自陈述宗义;⑾、诡论议,即诡辩;⑿、坏义,破坏对方宗义的论诘;⒀、似因,错误的理由;⒁、曲解,歪曲别人的本意,以破坏其命题;⒂、倒难,错误的非难;⒃、坠负,失败的原因。十六句义是最初的逻辑体系,依然残留着辩论术的原始痕迹。从纯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