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17842
大小:87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6
《诺贝尔生平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诺贝尔的生平诺贝尔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是不疲倦、勇于奉献、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一生。他終身末娶,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給了科学事业。他不仅在化学方面研究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雷管、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水炸药而被世人誉为“炸药大王”,而且他在光学、电学、枪炮学、机械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也都很有研究。他一生共获得200多项技术发明。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五大洲创立了专利。不仅如此,还在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建立了100多个公司和工厂,积累了3500万瑞典克郎的资金,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工业家。诺贝尔诺贝尔的一生简介诺贝尔在公元1833出生于瑞
2、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从小就展现了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十六岁时就已经学到许多化学的知识,诺贝尔对炸药的兴趣应该是源自于他父亲在俄国所开的炸药工厂,大约在1856年诺贝尔开始从事新炸药的研发,这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在诺贝尔发明了硝化甘油之后,建了一个硝化甘油的制造厂,诺贝尔的弟弟在1864年工厂的爆炸而身亡。诺贝尔一生由于炸药的发明与贩卖在全球赚了很多钱,他在遗嘱中決定利用他的财富成立现在为大众所熟知的“诺贝尔奖”,过世于1896年。诺贝尔纪年表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37年 父亲独自前往俄国圣彼得堡谋职。1842年
3、 家族随父亲移居圣彼得堡,开始接受良好的自然科学、语言及文学教育。1850年 对英国文学、诗词等有浓厚的兴趣,但为实现父亲的理想,年仅十七岁即赴西欧及美国研修科学知识.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CrimeanWa,1853-1856)。父亲研发的水雷在此时被使用。1856年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父亲工厂陷入困境。1860年 与胞兄留在俄国工作,并开始研究硝化甘油。1863年 发明硝化甘油引爆雷管。取得硝化甘油专利权,并回到斯德哥尔摩与父亲共同设厂.1864年工厂爆炸,胞弟因此不幸亡故;设立湖上工厂;开办第一家制造硝化甘油的公司。1
4、865年 在德国设立工厂.1867年发明黄色炸药(Dynamite),取得瑞典及英国的专利。诺贝尔纪年表1868年 与父亲共同受颁瑞典皇家科学学院之雷特斯泰奖(Letterstedt)。1871年 黄色炸药被运用於普法战争。1872年 父亲过世。1873年 将研究室迁往法国巴黎。1875年 发明明胶炸药(Gelatine)。1887年 为无烟火药申请专利,并命名为“巴利斯悌(Ballistite)”。1889年 母亲过世。1890年 遭法国迫害,迁往义大利,设立圣列模研究所。1895年12月27日立下遗嘱,将设立“诺贝尔奖”。1896
5、年12月10日病逝于义大利圣列模。具体的人生经历诺贝尔的家世背景“诺贝尔”是道地的瑞典姓氏,这个姓原本叫做“诺贝留斯”(Nobelius),是依该家族出身的教区名称而来,直到阿弗雷得˙诺贝尔的祖父才将这拉丁语式的姓缩短为Nobel.。 阿弗雷得˙诺贝尔的祖先有好几位是学者,并列名于瑞典的文化史上,其中最知名的是发现“淋巴组织”的欧鲁夫·鲁德贝克(OlofRudbeck,1630~1702),他是十七世纪北欧最有名的科学家兼博物学家,也阿弗雷得·诺贝尔高祖母(祖父的祖母)的父亲·阿弗雷得的父亲因曼纽·诺贝尔(ImmanuelNobe
6、l,1801~1872)天生具有绘画及机械制图的才能,既是建筑师,也是位机械工程师;母亲安得丽塔·亚赛(AndriettaAhlsell,1805~1889)坚定而聪慧,即使在阿弗雷得小时候一段不算短的经济拮据岁月中,仍能保有乐观的态度,并让出生后健康状况不佳的阿弗雷得顺利长大。少年时代阿弗雷得诞生地点为杜鲁肯区的石造楼房之第二层,详细地点为现在市区中心诺鲁兰路(Norrlandsgatan)九号与十一号之间.该石造楼房已於1934年拆除,改建成现代式楼房。根据文献记载,改建后的楼房前面墙上刻有“发明家、文化促进者、和平之友阿弗雷得·
7、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诞生於此”。 阿弗雷得四岁时,父亲因曼纽在故乡事业失败,远走芬兰,后又到俄国,从事军用机械制造工作。当阿弗雷得九岁的1842年,因曼纽事业已有小成,便将家眷接到俄国圣彼得堡(St.Petersburg)。因为语言不通,注重孩子教育的因曼纽聘请了俄国与瑞典的杰出学者作为孩子们的家庭教师,所以阿弗雷得在家中学习了俄语、法语、德语、英语、文学、哲学,并由二位化学家教授化学、物理、数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就因为精通了五国语言,以及具化学领域的天份,为他辉煌的一生打下最稳固的基础。研究开发初期1850年,十七岁的诺
8、贝尔得奉父亲之命,前往西欧及美国进行研究之旅。在其后的两年时光里,诺贝尔得的传记几近空白,可以确定的是,他曾在巴黎待过一段长时间研究化学,而在美国时是在瑞典籍的科学家约翰·爱利克逊(JohnEricsson)的研究室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